今天看啥  ›  专栏  ›  Enjoy有意

美学 | 没有某一种疯狂,看不见美

Enjoy有意  · 简书  ·  · 2017-06-14 22:32

文章预览

目标很重要,行动比目标重要。这是美学系列的第一篇。

一切都是偶然。无意中听到“梵高指数”,英国人做的一个好玩的研究。他们去研究梵高这个画家,他的作品以及作品的衍生品,发现梵高在世界各个市场爆红的时间点,也是中产阶级大规模崛起的时候。在美国,在日、韩,发生同样的现象。中产阶级进入上行轨道,也同时意味着消费升级。自2015年底,北京、上海、深圳开始连续不断出现各种形态的梵高展。

5月,《不朽的梵高》感映艺术大展第一次来到大郑州。听了“梵高指数”,好奇心增加三分。因为要看展,就想做点功课,顺便给自己科普一下。

想起来收藏了一套蒋勋艺术美学系列,有需求的阅读,这就是缘起。这套书包含有梵高、高更、莫奈、德加、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六本书,大概都在二百多页,图文并行的内容很容易看。借机把这套书的主要内容用简单的几个点给抓取出来,或许有一两点能吸引到你就好。

梵高明确宣告:没有某一种疯狂,看不见美。

梵高是怎样的?

作为一个普通的欣赏者,可以从他不同时期的重要作品来加以认识。技法之类的留给有兴趣或者专业人士去深入了解。有一天,如果你去荷兰旅行,想到梵高或者他的作品,可能会查阅更多的资料。

梵高是荷兰十九世纪最重要的画家。他曾经是牧师梵高,27岁才起步画画,37岁自伤自杀。他原苦读神学,要救赎苦难,却从绘画中找到了精神食粮。

人们能常见到在他出引用的画作,大概是《向日葵》和《星空》。即使你对绘画一无所知,至少历史课本上有这么一句话:梵高,印象主义画家,代表作是…

感映《星空》

悲悯情怀。梵高早期的作品充满了对卑微穷苦者困顿生活的揭发,色调深沉郁暗,笔触粗犷滞重,你只需要看到《哭泣的老人》和《吃马铃薯的人》两幅画,基本上就了解了那时的梵高。在1886年以前,梵高笔下人物大多是工人、农民,或是在生活困境中的妓女、穷人。

救赎梦想。1887年,梵高到了巴黎,画了《唐吉老爹》。唐吉是一个老革命党,一腔热血,觉得要用革命改变不公平的社会。他宣扬他的革命理论,常常接济穷朋友,赊颜料给画家,被老婆臭骂。此时,梵高穷到一天花不到一法郎,唐吉认为梵高是同路人,他说:一天花费超过半个法郎,就是混蛋。梵高从绝望的煤矿工人的社区来,认识了唐基,他的救赎梦想让画作都明亮起来了。梵高开始使用小笔触,意味着细腻,更注重变化,也许还有情绪和意识上的节制。

燃烧自己。1888年2月,梵高离开巴黎,来到法国南方的阿尔(Aries)。阿尔的农民无法了解这个北方来的怪异画家。梵高对话的对象是大地、山峦,是翻飞的麦浪,是旋转的云与夜晚的星空。他找到了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救赎自己的方法,画了《朗鲁瓦桥》、《麦田落日》、《鸢尾花风景》等。

在阿尔,梵高不在意技巧,他要更直接表现心事。于是,有了《星光夜间咖啡屋》、《隆河星光》以及画他自己住的《黄色房屋》。

在“黄色房屋”里,梵高一连画了10张左右的《向日葵》,画到他的好朋友高更来到阿尔。他觉得向日葵像最好的友谊,热情、灿烂、明亮、温暖。《向日葵》也许是梵高燃烧自己的方式,彻底而纯粹,他剧烈的爱的形式,生前使人惧怕,死后却令人震动。

疯狂边缘。梵高和高更同住,一起画画。两个个性强烈而纯粹的人,在现实生活变得有太多冲突,抱怨并发疯。在数度从噩梦中惊醒后,高更惊觉梵高精神状态的失常,他发现梵高经常手里拿着剃刀,跟随在他身后。终于,梵高在一个人极度绝望的夜晚举刀自戕,割下了右耳。

在美学领域,没有绝对的是与非。高更与梵高彼此欣赏却又无法相容,现在的翻译就是相爱相杀。

世界上两位以自画像震撼美术史的画家都出自荷兰,伦勃朗和梵高。而梵高除了《自画像》还有《割耳自画像》。1889年1月,梵高坐在镜子前刻意露出受伤的耳朵,画下了割耳之后的自画像。这种自伤,无论是谁来看都是疯狂的。邻居们感到了恐惧,联名给警方写“材料”,要求为了社区安全强迫梵高进精神病院。

梵高在精神病院期间,却是创作最丰富的时候。他在精神病院不愿意见人,一直在画画。最华丽和著名的《星空》,最像宋代宫廷画风的《杏花》,以及在疯狂边缘时《奥威教堂》和绝望下的《麦田群鸦》。

1890年7月27日,梵高自杀,两日后去世。当地的《回声报》用不到五行的短讯报导了一个荷兰天才画家的自杀身亡。当然,多年后他的价值上升,江湖上多有传说,享誉四方。

如果你所在的城市有梵高展,有机会一定要去。如果你不是绘画爱好者,想想“梵高指数”,去了就会有启发。你到了现场,才会明白那些所得。

—THE END—

有料   ▏有色   ▏有意

热爱视觉美学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