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讲述了一起因朋友圈发布侮辱、诋毁内容引发的名誉权纠纷案件。小芳在朋友圈发布针对小丽的侮辱和诋毁内容,导致小丽遭受精神困扰和抑郁,遂提起诉讼。法院认定小芳的行为构成名誉权侵害,判决其删除朋友圈内容、公开发布道歉声明并支付精神损害赔偿金。案件引起法官对网络言论的提醒,强调遵守法律、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和言论环境。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小芳在朋友圈连续发布侮辱、诋毁小丽的内容,配上小丽与异性的合照及手机号码,构成名誉权侵害。
小丽因此遭受精神困扰,被诊断为抑郁状态,并提起诉讼。
关键观点2: 法院认定小芳的行为构成名誉权侵害,判决其删除朋友圈内容,并公开发布道歉声明。
若拒绝履行,法院将在市级媒体刊登判决内容,并支付精神损害赔偿金。
关键观点3: 法官提醒网络言论需遵守法律规定、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
发言评论要恪守言论自由的边界,对所表达内容的真实性、客观性负责,避免随意造谣诽谤。
文章预览
小丽(化名)和小芳(化名)均在某公司任职,分别担任不同部门的经理。2023年,小芳因生活、工作上各种原因对小丽心怀不满, 遂连续一个多月在朋友圈发布了共计40条侮辱、诋毁小丽的内容,并在某些文字后配上小丽与异性的合照及带有小丽手机号码的图片,暗示小丽存在生活作风问题。 图为部分案涉朋友圈聊天内容。 小芳的微信好友中有大量公司领导、同事,小丽知晓小芳发布上述朋友圈内容后,感到遭受严重的精神困扰、处于抑郁状态,于是前往医院寻求心理治疗。医院诊断小丽为抑郁状态,建议全休两周。 图为小丽就医门诊病历部分截图。 小丽认为,小芳凭空捏造信息,在朋友圈发布带有侮辱、诋毁其本人的文字图片,已经构成对其声誉形象的严重贬低,导致其名誉权受到严重侵害,因此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小芳立即停止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