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德州晚报
哇!你真的很有眼光,能找到如此有格调的德州晚报公众号!这里有最权威的发布、最有趣的新闻和最犀利的吐槽~欢迎报料哦!
今天看啥  ›  专栏  ›  德州晚报

致敬!德州88岁的他走了,继续做“老师”……

德州晚报  · 公众号  · 山东  · 2025-02-13 10:42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讲述了德州市多位人士选择以遗体捐献的方式延续生命价值的故事。其中,荆旭东老教师、刘业芝老人等以无私的奉献为人间留下最后的“礼物”,德州市已实现遗体捐献38例,角膜捐献59例。这些故事展现了生命的消逝并不是真正的结束,有些人以另一种方式让生命重启,将大爱与奉献留在人间。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荆旭东老教师选择遗体捐献

荆旭东老教师以大爱精神选择捐献遗体,成为“大体老师”,为教育事业奉献一生。他的儿子荆兵回忆了父亲的教育事业和对知识的追求,以及荆老自学法律帮助群众的事迹。

关键观点2: 刘业芝老人的决定和夫妻同心

荆旭东的伴侣刘业芝老人也是一名教师,两人一起决定捐献遗体器官。这个决定是他们对医学科学研究的支持,也是他们让生命价值延续的方式。

关键观点3: 德州市的遗体捐献和角膜捐献情况

截至目前,德州市已实现遗体捐献38例,角膜捐献59例。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无私奉献的生命,他们选择以这种方式回报社会,支持医学教育的发展。

关键观点4: 其他人士的遗体捐献故事

文章还提到了其他人士如耿瑞华老人、宗景君老人和一名新生儿父母的遗体捐献故事,展现了无私奉献和大爱精神。


文章预览

生命的消逝是一种结束,但有些人却用另一种方式让生命重启。1月26日, 德州市德城区88岁老教师荆旭东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选择用遗体(角膜)捐献这种安静而特别的方式谢幕。生前教书育人,逝后做“大体老师”(解剖医生对遗体捐献者的尊称),荆老以生命接力生命,将大爱与奉献留在人间。 与荆老一样,今年春节期间,还有3名捐献者完成了人体器官(遗体、组织)捐献,他们以无私的奉献为人间留下最后的“礼物”,为“有德之州”增添了一抹鲜艳的大爱色彩。 三尺讲台 一腔挚爱 回忆起父亲生前的点点滴滴,荆老的儿子荆兵时而嘴角上扬,时而眼噙泪水。他说,父亲一生热爱学习,终生教书育人,一辈子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 荆老生于1936年,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安稳的读书是一件奢侈的事,他深知读书的机会来之不易,倍加珍惜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