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FT中文网
FT中文网是英国《金融时报》集团旗下唯一的中文商业财经网站,旨在为中国商业菁英和决策者们提供每日不可或缺的商业财经新闻、深度分析以及评论。
今天看啥  ›  专栏  ›  FT中文网

碳中和标签:绿色承诺背后的争议与挑战

FT中文网  · 公众号  · 商业  · 2024-10-29 17:30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碳中和”在中国的发展现状,以及各种与之相关的争议和措施。文章提到了“碳中和”标签、证书、认证或声明的风险,以及碳足迹管理的重要性。欧盟出台了相关指令禁止基于抵消的产品碳中和声明,而中国则仍在推进与国际接轨的碳足迹管理体系。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碳中和在中国成为热词,但存在“洗绿”风险。

各种“碳中和产品”应运而生,但碳中和标签、证书、认证或声明被质疑存在风险。加拿大和欧盟通过法案禁止空洞、可疑、模糊的碳中和标签和环境声明。

关键观点2: 中国碳标识制度仍在探索和示范阶段。

环境权益交易机构、检测机构等都可以给企业、产品等颁发碳中和证明,但缺乏规范和标准,导致认证质量参差不齐。

关键观点3: 欧盟出台指令禁止基于抵消的产品碳中和声明。

专家认为,这主要是为了避免误导消费者,要求环境声明应基于产品的实际生命周期影响。

关键观点4: 碳足迹管理是碳标识的基础。

发达国家在碳足迹管理上启动较早,建立了权威的温室气体排放因子库和碳核算标准。中国正在积极推进与国际接轨的碳足迹管理体系,并计划建立统一规范的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


文章预览

刘立灿:“碳中和”在中国成为热词,但“碳中和”标签、证书、认证或者声明,正在被质疑有“洗绿”风险。更基础的碳足迹管理正在跟上。  文 | 刘立灿 为环境网站“对话地球”撰稿 当你坐在一个“碳中和”大楼里,喝着一杯“碳中和”咖啡,还加了点儿“碳中和”牛奶,吃了两口“碳中和”月饼,打开“碳中和”电脑回了一封邮件,用“碳中和”快递箱发了一个包裹,然后把一支“碳中和”笔放进公文包,拎起一件“碳中和”布料做成的上衣,搭上“碳中和”电池驱动的汽车,去乘坐一架“碳中和”航班,参加一场“碳中和”活动。是不是觉得,自己的生活都碳中和了? “碳中和” 是指在排放二氧化碳和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之间保持平衡。如果一个人、公司或国家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与他们从大气中吸收或清除的二氧化碳达到平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