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预览
全文共 2495 字 | 阅读需 6 分钟 清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陕西省岐山县董家村农民董春生在地里取土时,意外发现了“海内三鼎”之一的毛公鼎。凭借鼎身499字的超长铭文,跻身“中国十大青铜器”之首。当人们关注铭文的同时,忽视了鼎由炊具变成重器的励志之路。 上图_ 毛公鼎,西周晚期青铜器 上图_ 毛公鼎中的铭文 脱胎于炊具 新石器时期,人们的烹饪方式以火炙和石燔为主。宋朝谯周《古史考》中考证: “及神农时民食谷,释米加于烧石之上而食。及黄帝始有釜甑, 火食之道成。” 传说,黄帝最早铸鼎。《史记》记载: “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作宝鼎三,像天、地、人”。 《说文解字》注释:鼎 “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 它的出现,结合了盛器、餐具和炊具等功能。堪称伟大的饮食革新。《周易·象传》记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