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肖飒lawyer
肖飒,知名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申诉(反不正当竞争)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产业金融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中国银行法学会理事。连续三年被评为五道口金融学院未央网、网贷之家最佳专栏作者,财新、证券时报专栏作家。
今天看啥  ›  专栏  ›  肖飒lawyer

飒姐团队 | 详解AIGC侵权第二案,什么是版权登记?

肖飒lawyer  · 公众号  · 互联网安全  · 2024-11-18 12:00
    

主要观点总结

国内“AIGC侵权第二案”涉及原告林某使用AI软件生成图片并遭侵权。侵权者未经许可使用并销售了与原创作品相似的实物产品,引发关于版权登记制度、独创性认定及侵权行为的讨论。本文分析了案件的关键点,包括AIGC作品的独创性认定、从图片到实体装置的侵权问题、版权登记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效力等。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案件背景与基本情况

案件涉及原告林某使用AI软件生成图片,并将其上传至社交平台,后被告未经许可使用图片制作并销售实物产品,引发侵权纠纷。一审法院对案件进行了详细审理。

关键观点2: AIGC作品的独创性认定

法院认可了原告在AI生成图片过程中的智力成果投入,认为原告对提示词的修改和图片迭代体现了个性化选择,因此肯定了“伴心”作品的独创性。

关键观点3: 从图片到实体装置的侵权问题

法院将涉案标的分为两部分审理。对于气模产品是否侵权,法院认为气模产品的形状简单,不具有创造性,不能单独评价为作品。被告将原告类似创意付诸实践的,不构成从平面到立体的复制,因此不构成对原告作品复制权的侵权。

关键观点4: 版权登记制度的问题

我国版权登记仅进行形式审查,对作品的独创性证明力较弱。这也是AIGC作品或NFT作品知识产权争讼过程中的一个争议焦点。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
推荐产品:   推荐产品
文章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