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描述了近期中国股市的罕见大涨,由于央行的货币政策创新和财政政策配合,市场情绪被迅速调动。文章提到了这次牛市的突然启动,股市上涨的速度和幅度都超出预期,专业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的反应不一,有的踏空,有的抢筹。文章还提到了散户的跑步入场和全球投资者的积极态度。然而,过快上涨也带来风险,需要警惕牛市快速终结和博傻阶段的风险。文章指出资金推动型的股市并不能长久,要走向监管倡导的长牛、慢牛,还需要在市场基础建设上下功夫。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罕见大涨的股市
近期中国股市经历了罕见的大涨,得益于央行的货币政策创新和财政政策的配合。
关键观点2: 市场反应不一
专业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对这次牛市的反应不一,有的踏空,有的抢筹。散户则通过ETF疯狂抢筹入场。
关键观点3: 全球投资者态度积极
全球投资者对中国股市的态度积极,摩根大通、高盛等机构都上调了A股评级。
关键观点4: 风险警示
过快上涨的股市也带来风险,需要警惕牛市快速终结和博傻阶段的风险。资金推动型的股市并不能长久,需要市场基础建设上的改进。
文章预览
▲ 2024年9月27日,股民在杭州一证券交易场所关注股市行情。 (视觉中国 / 图) 全文共 6642 字,阅读大约需要 16 分钟 货币政策的创新可以让更多机构把原本必须在银行体系里流通的资金,带入到非银体系中。 “与过去相比,中国相关的资产也处于低点。而且当前估值低,市盈率是一位数,增长率却是两位数。” “以往这样的牛市预热都需要3—4个月,现在只用了3天,政策的解读和普及在互联网的加持下加速了。” “资金推动型的股市并不能长久,要走向监管倡导的长牛、慢牛,我们还需要在市场基础建设上下功夫。” 本文 首发于 南方周末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文| 南方周末记者 徐庭芳 责任编辑| 冯叶 2024年10月8日,国庆节后的首个A股交易日,迎来了强势上涨,三大指数均高开。 开盘20分钟,沪深两市成交额破万亿元,破历史最快纪录。 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