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凤凰网读书
文字之美,精神之渊。关注当下优秀出版书籍,打捞故纸陈书,推出凤凰网读书会、读药周刊、凤凰好书榜、文学青年周刊、凤凰副刊、一日一书、凤凰诗刊等精品专刊。在繁杂的世俗生活中,留一点时间探寻文字的美感,徜徉于精神的深渊,安静下来,慢一点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今天看啥  ›  专栏  ›  凤凰网读书

“这正是个适合读苏轼的时代”

凤凰网读书  · 公众号  · 读书  · 2025-04-11 08:30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是对于《苏轼十讲》的摘要,介绍了作者朱刚对于苏轼人生思考的解读,通过解读苏轼诗词中的意象,阐述了苏轼对人生、境遇、自由等的思考。文中提到了苏轼一生中的几个关键时期,以及作者对这些时期的理解和分析。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苏轼的人生哲学是什么

苏轼通过对鸿、牛、月三个意象的书写,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境遇、重复与变化、自由与约束等问题的思考。他的一生经历了多次转徙、贬谪,但通过诗词表达了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关键观点2: 苏轼如何通过诗词表达人生思考

苏轼在诗词中多次使用鸿、牛、月等意象,通过比喻、象征等手法,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比如“雪泥鸿爪”表达了人生无常、一切皆缘的感慨,而“磨牛”之喻则表达了人生重复无趣的苦恼。

关键观点3: 如何评价苏轼的一生

苏轼的一生经历了许多波折和变迁,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的态度和对生活的热爱。他通过诗词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也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他的诗词、书法、绘画等艺术成就,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文章预览

人们总说,读苏轼能治愈自己的精神内耗。但苏轼的人生哲学究竟是什么?历经千百年,那反复被引用的“豁达”,真的还能照进现代人的困境之中吗? 朱刚在《苏轼十讲》中做了一件特别的事。他抛弃了世人对苏轼的标签化解读,沿着苏轼的诗词溯流而上,以其作品中反复出现的意象为切口,更客观地还原了其精神世界。我们这才得以窥见:所谓乐观豁达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品尝了“缥缈孤鸿影”的孤寂,才有了“春来何处不归鸿”的解脱,是在悲观与从容释然中反复自洽。 所以,苏轼的永恒魅力不在于一味地鼓励人们积极向上,不在于提供非此即彼的答案,而是展现生命在困境中的无限可能,是在认清人生如寄的本质后,仍能在飘摇世相中打捞诗意。 这大概也是我们纾解现代性焦虑的关键。不必被困在“内卷”或“躺平”的单项选择之中。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