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历史与秩序
寂静的学术世界
今天看啥  ›  专栏  ›  历史与秩序

余华:要不要喝酒

历史与秩序  · 公众号  · 历史 文学  · 2024-12-03 20:30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讲述了作者的儿子将可乐误认为是酒的故事,并分析了东汉至晋代关于孝与忠的伦理观念变迁。东汉的选举制度以乡闾清议为基础,注重儒家的道德标准。晋代以后,随着门阀制度的确立,孝道在社会上的地位逐渐超过了忠节,成为士大夫安身立命的途径。唐代一统帝国专制君主的威权建立后,忠君之义再次受到重视。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儿子将可乐误认为酒

作者的儿子在刚会说话时将可乐误认为是酒,并在品尝后表现出喜爱和打嗝的乐趣。

关键观点2: 东汉至晋代伦理观念变迁

东汉注重乡闾清议和儒家道德,晋代以后孝道成为士大夫安身立命的途径,忠君之义逐渐减弱。

关键观点3: 唐代忠君之义重新受到重视

唐代一统帝国专制君主的威权建立后,忠君之义再次受到重视,伦理观念上出现了新旧变迁。


文章预览

我对我儿子漏漏来说,“酒”这个词曾经和酒没有关系,它表达的是一种有气体发甜的饮料。开始的时候,我忘记了具体的时间,可能漏漏一岁零四五个月左右,那时候他刚会说话,他全部的语言加起来不会超过二十个词语,不过他已经明白我将杯子举到嘴边时喝的是什么,他能够区分出我是在喝水、还是喝饮料、或者喝酒,当我在喝酒的时候,他就会走过来向我叫道:“我要喝酒。” 他的态度坚决而且诚恳,我知道自己没法拒绝他,只好欺骗他,给他的奶瓶里倒上可乐,递给他:“你喝酒吧。” 显然他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种饮料,并且将这种饮料叫做“酒”。我记得他第一次喝可乐时的情景,他先是慢慢地喝,接着越来越快,喝完后他将奶瓶放在那张小桌子上,身体在小桌子后面坐了下来,他有些发呆地看着我,显然可乐所含的气体在捣乱了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