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IMI财经观察
本号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官方发布平台,重点关注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问题。每日发布IMI独家观点与理论述评,分享市场热点与权威解读。
目录
今天看啥  ›  专栏  ›  IMI财经观察

双层存款乘数框架下的货币乘数

IMI财经观察  · 公众号  · 金融  · 2024-08-20 22:19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对货币乘数理论进行了深入探讨,指出了主流理论文献中关于存款乘数和货币乘数的认识在理论逻辑上存在的缺陷,并提出了“双层存款派生乘数”的货币乘数理论。文章强调,主流理论忽略了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层面的存款派生机制,夸大了货币乘数的分母,并过度高估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在货币政策操作中的功效。通过引入新的货币乘数理论,文章指出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在理论上的逻辑错误,将货币乘数中的“货币”界定为央行发行的“流通中货币”,重新梳理了中国和美国的货币政策实践中的货币乘数变化趋势。最后,文章强调,在数字经济发展中,货币乘数还将进一步提高,并需要与其他经济金融指标相连接才能做出合适的判断。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主流理论缺陷

主流理论忽略了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层面的存款派生机制,夸大了货币乘数的分母,并过度高估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在货币政策操作中的功效。

关键观点2: 双层存款派生乘数理论

文章提出“双层存款派生乘数”的货币乘数理论,强调央行在创造信用货币中的存款派生乘数,并指出在货币政策操作中会高估法定存准率调整的功用。

关键观点3: 货币乘数界定与计算

文章将货币乘数中的“货币”界定为央行发行的“流通中货币”,并重新梳理了中国和美国的货币政策实践中的货币乘数变化趋势。

关键观点4: 货币政策实践

文章通过引入新的货币乘数理论,指出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在理论上的逻辑错误,并强调了货币乘数与其他经济金融指标相连接的重要性。

关键观点5: 数字经济发展

在数字经济发展中,货币乘数还将进一步提高,并需要与其他经济金融指标相连接才能做出合适的判断。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
推荐产品:   推荐产品
文章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