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红利指数以股息率作为指数编制的关键策略,但受限于市值加权算法的特殊性,市场上有较多与之相关的估值偏差数据。作者在对比多种数据后,尝试采用中证指数官方数据作为基准进行红利指数的估值判断。文章详细回顾了红利指数的历史估值情况,包括历史市盈率与股息率趋势以及各指标百分位阈值等,为读者提供了相对准确的估值判断依据。同时,作者还介绍了自己针对红利指数的定投策略设定及风险评估。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红利指数以股息率作为编制关键策略
在选样、排序、赋权时均扮演重要角色。
关键观点2: 市值加权算法的局限性
会受到大市值样本的影响,尤其在判断红利估值和股息率时存在偏差。
关键观点3: 使用中证指数官方数据的优缺点
虽然数据准确,但存在采用静态估值、数据完整度低、数据周期不足等问题。
关键观点4: 红利指数历史估值全览
包括历史市盈率与股息率趋势以及各指标百分位阈值,为读者提供相对准确的估值判断依据。
关键观点5: 定投策略设定与风险评估
作者介绍了基于历史数据的红利指数定投策略设定,并提醒投资者根据市场成熟度、分红意愿、政策引导等因素进行风险评估。
文章预览
点击图片即可免费加入哦👆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作者:六亿居士 来源:雪球 红利指数以 “ 股息率 ” 作为指数编制的关键策略 , 在选样 、 排序 、 赋权时均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 。 受限于策略的特殊性 , 目前市面上能找到的数据 , 大部分均以 “ 市值加权 ” 为核心 , 在指数估值判断上存在一定偏差 。 使用市值加权算法 , 会广受大市值样本影响 , 尤其受银行 、 非银金融 、 油气等大块头行业的干扰 。 因此 , 在判断红利估值和股息率时 ,我 一直提倡采用中证指数官方数据 , 采用官方的 “ 计算用股本 ” 为基准的估值数据 。 官方的数据虽然准确 , 但也有一些弊端 : 1 、 采用静态估值 , 每当到年报更新季 , 估值变化较大 ; 2 、 数据完整度低 , 没有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