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报道了中交交科成果转化中心主任乔匡义及其团队在混凝土材料领域的创新成果。通过减少C50混凝土胶凝材料用量10%,实现了保坍3小时、7天抗压强度达到55.9兆帕。解决了‘保坍不保强’的技术难题,并成功研制出减胶型聚羧酸减水剂,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该产品在多地测试表现良好,并在承平高速河北段实现了首次规模化应用,涉及预制箱梁、隧道二衬等结构物,各项性能均优于以往所使用的外加剂。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乔匡义团队成功解决混凝土胶凝材料用量减少后的‘保坍不保强’难题。
乔匡义带领团队通过减少C50混凝土胶凝材料用量并研发新型减水剂,解决了该难题。该减水剂在多地测试表现良好,并在承平高速实现了规模化应用,性能优于以往的外加剂。
关键观点2: 减胶型聚羧酸减水剂的研究与应用。
乔匡义团队经过调研和可行性分析确定了研究方向,成功研制出减胶型聚羧酸减水剂,并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该减水剂具有减水率高、适用性强、早强及高强作用显著等优点。
关键观点3: 乔匡义团队的持续研究和对建筑材料发展方向的洞察。
乔匡义认为实现混凝土绿色低碳、节能减排的目标需要从材料本身和配方优化入手。他和团队持续关注建筑材料的发展方向,并投入到灌浆料和超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工作中。
文章预览
“在C50混凝土胶凝材料用量每立方米减少10%的条件下,我们实现了保坍3小时,7天抗压强度达到55.9兆帕,成功解决了‘保坍不保强’的技术难题!”中交交科成果转化中心主任乔匡义看到试验结果,激动不已地说。 中交交科是中交路建的专业化子公司,主要从事公路、铁路、市政、轨道交通领域工程材料、道路、桥梁、隧道、交安等方面的试验检测及相关技术研发工作。成果转化中心专注于新型工程材料研发,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工程材料的性能,深入推进绿色交通发展。 “投身工程建设行业半辈子,我和混凝土太‘熟’了”。乔匡义已参加工作34年,从东北到江南、从桥梁到隧道,工作环境和岗位历经多次变换,不变的是他始终执着于混凝土材料的探索与转型。“想实现混凝土绿色低碳、节能减排的目标,要从材料本身和配方优化入手。”乔匡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