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预览
嘴上抱怨着“吃不完,根本吃不完”的人,也在偷偷眷恋着那口熟悉的年节余韵。只要这些限定小吃还在,依旧在“过年”。 作者 | 阿祯/良豪/哈吉/阿Di/简墨/小斌子 编辑 | 曾宝气 年味最浓时,总在离家前夜。 伴随着行李箱打开的声音,客厅里突然开启出某种隐秘的仪式——岭南阿嬷用三层保鲜膜裹紧红漆木盒里的黄金煎堆,江南姆妈变魔术般从茶几下掏出第八袋苔条年糕,川渝妈老汉们紧急打包桌上的桃酥、蛋条…… 这些必不可少的、已跨越整个春节的小吃,此刻即将化身春运特供的活体GPS,准备穿越两千公里,降落在某个外省城市的出租屋里。 广州小孩的“噩梦”——煎堆、油角和蛋散。(图/图虫创意) 大家似乎默认,初八回到工位,年也就过完了。 可那些被油纸包着、锡纸裹着、保鲜盒镇着的小吃,正月十五前固执地霸占着异地餐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