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围绕作者对于团队中的两位年轻学者曹植和曹丕的评价和比较展开。作者在领导的要求下,尝试通过设计量化打分表以及研究国内外的各种评价指标来分出个高低。在此过程中,作者向老原请教,老原从学术与技艺(术)的角度分析了二者差异,并强调“术”的重要性,包括技能、演技、智术等方面的内容。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文章主题
作者评价并比较团队中的两位年轻学者曹植和曹丕。
关键观点2: 量化评价
作者尝试通过设计量化打分表和研究评价指标来科学比较二人学术水平。
关键观点3: 老原的观点
老原从学术与技艺(术)的角度分析了曹植和曹丕的差异,并强调“术”的重要性,包括技能、演技、智术等方面的内容。
关键观点4: 学术与技艺的关系
老原强调学术中的“术”比单纯的学问和知识更重要,学问再高,发挥不出来也无用。
文章预览
“必记本”注:本文作者为王云才,首发 科学网博客,特此分享。 年逾五旬,“杰青”和“长江”是没戏了,成为院士的希望与当上美国总统的概率差不多,也没啥指望了。个人追求的目标没有了,就努力扶持身边的年轻人。看到身边的曹丕和曹植比较优秀,都是可造之才,也就经常向同行推介和向领导保荐,想扶上马再送一程。 一日,一位领导在与我的闲谈中,突然改变话题问到:“你经常说你团队里的曹丕和曹植优秀。你告诉我,这两个人中,哪一个更优秀一点?” 这个问题我还真没想过,而且这两个年青人也不好用什么尺子可以量出个长短来,就如实回答到:“这两个人各有特点:曹植自幼聪慧、基础扎实、博闻强记、刻苦钻研,他上硕士时发表的《登台赋》已经被引用超过200次了,他的代表作《洛神赋》,就是发表在SCI一区刊物《细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