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甄莹团队在Briefings in bioinformatics杂志发表新研究,利用新方法探究鸟类语言学习能力的分子机制。研究聚焦于语言学习能力的演化以及相关的遗传基础。特别是通过一种名为CLAC的管道鉴定出与语言学习能力趋同演化相关的保守片段丢失现象。CLAC在鸟类和人类中共同丢失的片段可能与语言学习能力有关。研究还发现语言学习相关的基因和信号通路中的CLAC可能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研究背景与目的
介绍研究鸟类语言学习能力的背景,以及为何研究这一领域对人类语言障碍相关疾病的重要性。
关键观点2: 研究方法与发现
甄莹团队开发了一种新方法,可以同时筛选出基因组上的蛋白编码区和非编码区的分子趋同信号。通过这种方法发现了CLAC(Convergently Lost Ancestral Conserved Fragments),即在多个有语言学习能力的鸟类中共同丢失的保守片段。
关键观点3: CLAC与语言学习能力关系
CLAC的丢失与语言学习能力可能密切相关,这些保守片段的丢失影响了鸟类和人类的语言学习能力。大部分CLAC位于非编码区域,预示这些区域的调控元件在语言学习能力的进化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关键观点4: 研究成果意义
这项研究不仅为理解鸟类语言学习能力的演化提供了新视角,也为探究人类语言障碍相关疾病的发生原因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线索。
文章预览
来源: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北京时间 2024 年 11 月 25 日,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甄莹团队在 Briefings in bioinformatics 杂志在线发表了利用新方法研究鸟类语言学习能力分子机制的工作:「A versatile pipeline to identify convergently lost ancestral conserved fragments associated with convergent evolution of vocal learning」。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93/bib/bbae614 论文截图 在自然界,「 鹦鹉学舌 」 的能力十分珍贵且稀少,其核心在于 「 学 」。相比于与生俱来的发声模式,语言学习能力指的是新生个体通过模仿其他个体的音节和语调等元素,学习其发声方式的能力。 虽然自然界中有许多物种能发出独特的声音,但真正拥有语言学习能力的物种屈指可数。除了具有非常强的语言学习能力的人类外,仅有几种哺乳动物和三个鸟类支系的物种拥有这种能力,研究语言学习能力的遗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