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人形机器人行业的发展状况,为什么车企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从Tesla的Optimus到国内的小鹏、华为等车企的布局,以及人形机器人在动力、决策与感知等方面的技术发展与车企的关联进行了详细阐述。同时,也分析了人形机器人放量的前提是降本,只有车企具备这个能力。最后,文章提到了中美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竞争与合作。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人形机器人行业发展的历程和现状
从公开资料了解到,人形机器人行业经历了多年的发展,从本田Asimo到特斯拉的Optimus,再到国内外众多车企的加入,行业正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关键观点2: 车企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重要性
车企成为人形机器人发展的引领者,因为它们具备强大的技术复用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和工程化能力。此外,汽车工厂中的流水线为人形机器人提供了理想的训练和优化场景。
关键观点3: 人形机器人在动力、决策与感知方面的技术进展
随着技术的发展,人形机器人在动力、决策与感知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特斯拉的Optimus Gen系列产品在行走速度、运动技能和执行任务灵活度等方面不断提升。
关键观点4: 人形机器人放量的前提是降本
要想让人形机器人实现大规模应用,降低成本是关键。车企具备强大的成本控制能力,是完成人形机器人降本任务的重要力量。
关键观点5: 中美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竞争与合作
中美两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存在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在美国强调制造业回流的背景下,中国发展人形机器人的紧迫性日益增加。同时,中国的硬件产业链优势为人形机器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文章预览
本文系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1927年美国西屋公司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人形机器人“Televox”,中间还有诸多尝试者,但直到2022年特斯拉计划制造Optimus,这一概念在百年沉浮之后才再度走到科技前沿。 更有2024年小鹏内部成立机器人事业部,2024年11月华为亲自下场做人形机器人。实际上,在国内外做人形机器人的尝鲜者中,一半位置都被车企占据,或亲自做,或先投资占坑。 图:国内外主流人形机器人公司及进展 资料来源:华泰证券 为什么是车企重燃了人形机器人行业的希望,为什么又是车企在众人拾柴?难道通往人形机器人星际之门的钥匙,真的掌握在车企手里? 01 人形机器人的技术前沿一直是车企引领 1.本田与特斯拉的隔空对话 在Tesla的Optimus出圈之前,就有本田Asimo惊艳众人,2000年本田推出能跳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