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描述了李肇辉老师关于铁陨石在微重力下重熔再结晶的研究,以及关于中日双边微束分析学术讨论会的筹备和举办情况。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李肇辉老师的研究内容
李肇辉老师研究中科院广州地化所的铁陨石在太空落入大气层时金属在微重力下重熔再结晶的形态与特性,并利用SEM和EDS进行检测分析。
关键观点2: 研究成果的发表
李肇辉老师团队在1992年在全国第三届微束分析学术会议等会议上发布了关于太空FeNi金属重熔再结晶的机理研究成果,并在期刊上发表了关于金属熔体凝固的论文。
关键观点3: 中日双边微束分析学术讨论会的筹备和举办
1994年,李肇辉老师与刘永康教授筹备在广州举行第一届中日双边微束分析学术讨论会。会议涵盖微束分析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设备进展,中日双方均有代表出席。会议筹备中涉及到场地、住宿、餐饮、接待等问题,最终在学校逸夫科学馆举行,会议规模约五十位。会议确定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并出版了论文集。
关键观点4: 会议中的特别安排和亮点
会议中安排了翻译朴教授进行中日语言翻译,确保了沟通的顺畅。另外,会议还安排了拍照和每位发言人的彩照拍摄,使得会议记录更加生动。会议还确定了第二届中日双边微束分析学术讨论会将于1996年在日本举行。
文章预览
中科院广州地化所李肇辉老师是我们电镜室的常客,他的课题是研究铁陨石在太空落入大气层时金属在微重力下重熔再结晶的形态与特性。我们曾多次利用 SEM 和 EDS 检测分析,大家相互也很熟悉了,他把我列入他们课题组成员。 我们 于 1992 年全国第三届微束分析学术会议和之后的国际陨石学等会议上发表研究成果 , 题目是 “ 关于太空 FeNi 金属重熔再结晶的机理研究 ” ,并收入论文集。 1994 年中国科学( B 辑)期刊第 24 卷第 3 期发表了 “ 太空( FeNi )金属熔体凝固的时空图像和结晶机理研究 ” 一文( P.331--P.336 )。其中基于电镜观察,首次发现在金属凝固体表面均匀分布四个同心环结构,在每个同心环顶部均有直径从大到小的生长台阶( Growth step )堆积和增长,形成枝晶,这就是结晶的生长方式,构成金属熔体在微重力下凝固的基本时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