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落羽敬斋
一位交互设计师的每日思考,内容包括读书、成长、设计、游戏、科技等,欢迎见证他的1000天持续写作成长之路。 书斋虽小,却清淡雅致,欢迎坐下来一起品品茶、聊聊天。
今天看啥  ›  专栏  ›  落羽敬斋

不要为了设计方案去造一个伪场景|Day113 kiknne

落羽敬斋  · 公众号  · 内容分发 设计  · 2024-06-21 08:31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是对内容专家杨老师的访谈学习,讨论了制作人和设计师的相似之处以及制作人的成长经验。关键点包括不断经历被否定、存在年龄焦虑、享受好奇心带来的快乐、以及如何讲好人的故事。同时,文章还提到了设计师和制作人在理解用户故事、解决用户痛点方面的相似性,以及在场景与产品关系上的思考。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不断经历被否定

制作人在创作过程中可能会经历多次提案被否定的挫折,但仍需不断寻找新机会尝试和创作。

关键观点2: 存在年龄焦虑

制作人虽然会有年龄焦虑,但当他们的经验和内容深度足够时,也会被公司珍惜。

关键观点3: 享受好奇心带来的快乐

通过记录和呈现世界、观念以及采访到的人性故事,制作人能够加深人们对世界的理解,享受好奇心带来的快乐。

关键观点4: 设计师与制作人的相似性

设计师和制作人在寻找用户痛点、理解用户故事以及解决用户难题方面有着相似性。他们都需要深度专注,让产品功能自然嵌入用户故事中。

关键观点5: 场景与产品的关系

应该先有场景再有产品,而不是先有产品再去造一个伪概念的场景。制作人需要思考产品功能如何自然嵌入用户故事中。


文章预览

👆点上方蓝字“落羽敬斋”关注我~ 「先欣赏下昨晚深圳的粉色晚霞」 关键词:制作人、专注对话、用户故事 前言:今天的知识卡是来自内容专家杨老师的访谈学习,她是「谷雨实验室」的创始人,也是一位从基层到干部又主动回归写稿创作的内容制作人。 制作人和设计师有哪些相似的点? 我们该如何寻找独特性,让自己内核足够强大?以下是今天的知识卡~ (1)不断地经历「被否定」。 有个数据蛮共情的,杨老师说到有些制片人在一年几十个提案,最后可能一个都没成,这种感受非常痛苦。但我们仍然需要不断寻找新机会去尝试、去创作。 (2)存在年龄焦虑。 当你经验经历足够、展示出来的成熟度足够、制作的内容深度足够,也会被公司珍惜。 (3)享受好奇心带来的快乐。 把自己看到的世界、感受到的观念、采访到的人性故事,通过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