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王路在隐身

「有貪心」梵本的歧義與玄奘的精確

王路在隐身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24-06-27 17:18

文章预览

(本文中,rāgālambanaṃ的翻譯我請教了丁一老師,在此致謝。如有錯誤,文責在我。) 一、真諦本和玄奘本的截然相反 梵本這句話,真諦譯本和玄奘譯本差別極大: rāgālambanaṃ cet arhato 'pi sāsravaṃ cittaṃ sarāgam iti gṛhlīyāt rāgālambanatvāt 真諦本:「若言緣欲為境界說名有欲,阿羅漢心亦應有欲。何以故?此心有時緣有流心分別有欲,由緣欲為境界故。」 玄奘本:「若貪所緣故,無學有漏心應名有貪,貪所緣故。」 真諦本把rāgālambanaṃ解釋為「緣欲為境界」,也就是「以貪為所緣」;而玄奘本解釋為「貪所緣」,也就是「貪的所緣」或者「為貪所緣」。在玄奘本裡,貪是能緣,心是所緣;在真諦本裡,心是能緣,貪是所緣。 如果讀者還不相信玄奘「若貪所緣故」是這個意思,只需要看下一句:「若不許彼無學有漏心為貪所緣,云何彼心可成有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