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南方人物周刊

白洋淀千里堤:芦苇人家的今昔

南方人物周刊  · 公众号  · 人物  · 2025-04-12 12:00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描述了河北任丘白洋淀周边村庄的生活变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水荡上的小木船被游艇取代,编织芦苇的场景消失,乡间的梆子戏剧团也解散了。村民的生活方式和传统习俗发生了巨大变化,但白洋淀特有的时序和群体性生活仍影响着村民的关系。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白洋淀周边村庄的生活变迁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白洋淀周边村庄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小木船被游艇取代,编织芦苇的场景消失,乡间的梆子戏剧团也解散了。村里的年轻人多在旅游景点忙碌。

关键观点2: 白洋淀的自然环境与村民生活紧密相关

白洋淀的自然环境如荷花、芦苇、小木船等长期构成了人们对这里的印象。村民的生活与这片水域紧密相连,捕鱼、养鸭、割芦苇等都是重要的生计来源。

关键观点3: 村民的社会关系基于群体性生活

白洋淀的村民在群体性的生活中彼此独立又彼此依赖。如哪家人要盖房子,全村人都会来帮忙,展示了村民之间的紧密关系。


文章预览

▲2012年1月,河北任丘七里庄村,村民收割自家的芦苇 水荡上的小木船如今已很少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游艇,载着游客在荷叶间赏景。大规模编织芦苇的场景消失了,乡间的梆子戏剧团也解散了,村里的年轻人都在旅游景点忙碌。 本文 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图  /  宋朝兴 文  / 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聂阳欣 编辑 / 郑洁 方迎忠 rwzkphotos@vip.163.com 白洋淀的时间一度过得缓慢,它地处华北平原,千百年来汇集了太行山麓发源的河水,形成了一片由几千道河渠和上百个湖泊群组成的水荡。荷花、芦苇、小木船,长期构成了人们对白洋淀的印象,直到十年前,这里的村庄还保留着古朴的生活方式。 ▲2014年2月,七间房村,小孩跟着父亲到淀边修船 ▲2014年3月,圈头村,乘船出行的村民 村庄与水荡紧密相连,中间隔着一条长堤,名为千里堤,其中白洋淀千里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