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全球治理与发展研究院和东北财经大学国民经济工程实验室的两篇研究报告,重点阐述了中国的体制性剩余要素,包括劳动、资本和土地等方面的体制性剩余。文章指出,体制性剩余要素是阻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市场化配置改革可以释放这些要素的潜力,提高生产效率,成为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据实验室估算,体制性剩余劳动力、资本和土地等方面的规模巨大,未来有可能贡献新的经济增长率。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体制性剩余要素的存在与性质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除了结构性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外,还存在体制性的城乡剩余劳动力。不仅仅是单一要素的体制性剩余,劳动、资本和土地都存在体制性剩余。这些体制性剩余要素由于各种原因被闲置、浪费或低效利用,无法充分发挥其潜力。
关键观点2: 体制性剩余要素的规模估算
据实验室估算,体制性剩余劳动力、资本和土地等方面的规模巨大。例如,农村体制性剩余劳动力数量保守估计在1.2亿人左右,国有企业体制性剩余资产规模庞大,土地要素计划行政配置的低效率和体制性剩余也十分严重。
关键观点3: 市场化配置改革对经济增长的潜力
通过对体制性剩余要素进行市场化配置改革,可以释放这些要素的潜力,提高生产效率,成为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据东北财经大学国民经济工程实验室模拟预判,未来供给侧新经济增长潜能的来源之一就是盘活利用巨额的体制性剩余劳动力、资本和土地等生产要素。
文章预览
市场化改革加快经济增长速度专栏按:今年3到6月期间,中国人民大学全球治理与发展研究院和东北财经大学国民经济工程实验室工作论文中,形成了《从供给侧测算经济增长目标及其对改革的要求》和《从需求侧测算经济增长目标及其对改革的要求》各2万余字的上下两部分研究报告,将分篇陆续摘要发出。今天为之一。 周天勇 中国经济学和政策研究界对中国增长潜能的寻找时,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来源,就是体制性剩余生产要素。 一、渐进转轨国家的体制性剩余要素 刘易斯曾经分析过发展中国家的结构性剩余,成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但中国的体制性剩余生产要素,与发展中国家结构性的农业剩余劳动力有着质的区别。后者是自然状态的农村农业社会经济以外,由于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个现代的工业部门。于是相对于工业劳动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