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讨论了实验室或课题组中的奇葩规定,包括工作时长、组会频次、打卡制度等方面。文章指出这些规定可能给学生带来压力和不公平的待遇,并可能导致学生对科研的热情降低。同时,文章也提到了有些课题组注重人性化管理的做法,以及这种管理方式对科研氛围和学生发展的影响。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奇葩组规的存在及其影响
文章介绍了课题组中一些不合理的规定,如超长工作时长、严格的打卡制度、组会频次过高等,这些规定可能给学生带来压力,影响科研氛围和学生的发展。
关键观点2: 人性化的课题组管理
文章提到了一些人性化的课题组管理方式,如尊重个人时间、鼓励自由交流、注重培养年轻人等。这些做法可以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观点3: 国内外课题组管理的差异
文章通过对比国内外课题组的管理方式,强调了人性化管理的重要性。同时,也提到了一些国内课题组在人性化方面的尝试和改进。
文章预览
新学年开学了,实验室成员,尤其是研一萌新,开始融入一个新的集体,首先要学习的就是课题组的规定。不幸的是,迎面遇到了一些很奇葩的课题组规定。 课题组奇葩规定 组规是究竟是何时现世的,目前已无从考证,但如今其内容之奇葩,却不断刷新下限,足以令人咋舌。 把奇葩的组规分类,工作时长的要求首当其冲,这是因为,一切奇葩规定都离不开超长的工作时长。 当打工人说自己是牛马时,实验科学的研究生都笑了, 996 并不是终极福报。 相比之下,某 985 学校导师要求实验室打卡时间为早 8 晚 10,简直就不是个事。 图片来源:知乎 诸君还别有意见,20 年前导师就给你发警告信了。 早在 1996 年,当时还在加州理工的 Erick Carreira 就给博士后 Guido Koch 写警告信,要求在晚上和周末工作。 对于不这么做的学生,教授希望学生立即改正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