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全球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国内脑机接口技术的集群问题与潜力,总结了技术挑战与生态反思,提出了赛道路径建议。文章指出,国内应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总结国内外经验,破解产业难题,推动脑机接口领域高质量发展。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全球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特点
起源可以追溯到1924年,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较早开展脑机接口产业的发展,存在“三早特点”。一是“大科学计划”启动过早,综合投入效果尚不明朗;二是重点脑机接口企业布局较早,创新优势明显;三是脑机接口融资热度成型过早,以植入式技术为代表的资本追捧面临持续性压力。
关键观点2: 国内脑机接口技术的集群问题与潜力
与国外相比,国内尚未启动专注于脑科学领域的“大科学计划”。大多数脑机接口企业在“十三五”和“十四五”期间成立,存在产业指引和集聚方面的问题,但也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北京、上海等城市已提出发展脑机接口等关键技术的展望,但各地针对脑科学、类脑智能或脑接口领域的专项支持政策还较少。
关键观点3: 国内技术挑战与生态反思
技术领域面临研发端方向局限性、产品端安全模糊性、信息端源头局限性等三重难题。生态领域则存在人才稀缺、监管模糊、影响本质等三重思考。为此需要制定有效的产业指引、引入政策支持以及解决技术瓶颈,推动国内脑机接口产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观点4: 赛道路径建议
包括明晰“大”与“小”的关系,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脑科学分类发展计划;明晰“冷”与“热”的关系,制定各阶段细分赛道发展指南;明确“策源”与“应用”的关系,打通“从0到100”的发展壁垒。
文章预览
2024年,国家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是“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自“十三五”规划将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列为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和工程项目以来,国家和地方积极推动脑机接口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脑机接口技术在生命健康和数字科技领域的应用进程不断加快。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较早开展脑机接口产业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我国应充分总结这些经验,破解产业难题,明确发展路径,推动脑机接口领域的高质量发展。 国内外发展情况 全球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特点可总结为“三早”,其起源可以追溯到1924年,当时德国医生首次发现并记录了人类脑电波。这项技术在1969年通过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对猴子的脑电生物反馈研究得以成形。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将脑机接口视为“未来产业”,并长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