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推动新能源项目上网电量全电量入市。文章详细阐述了新能源发电全电量入市的意义、价格结算机制、对发电企业的影响以及应对策略。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新能源发电全电量入市背景及意义
随着新能源装机规模的不断扩大,消纳矛盾日益凸显,需要通过市场化手段来调节。2025年的新政是大众公认的公平交易平台,有助于实现新能源与煤电更公平、高效的竞争格局。
关键观点2: 新能源价格结算机制
新政建立了新能源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通过市场内收入和市场外收入的差价结算,保障新能源行业发展的承诺,同时区分存量项目和增量项目,用5-10年的时间慢慢消化存量项目。
关键观点3: 新能源发电企业的冲击及应对
新能源发电企业面临电价下行的压力,需要通过转变新能源项目开发模式,由规模扩张转向质效双优,避免无序竞争。同时,要深入研究新能源入市交易规则,优化发电业务的交易策略,探索新能源的新型发展思路。
文章预览
4.18 知识分子 The Intellectual 图源:pixabay 编者按 2025 开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发布重磅文件《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 “ 136 号新政 ” ),推动新能源项目(风电、太阳能发电)上网电量原则上全部进入电力市场。这是继 2021 年燃煤发电量全部进入电力市场后的又一重大举措,新能源发电 “ 全电量 ” 入市的部分市场化可能意味着 “ 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 ,两极分化加剧,具备调节能力的发电企业会在高峰时段获得高收益,而调节能力弱的企业则会面临更大风险。 撰文 | 张浩楠 (华北电力大学经济管理系) 截至 2024 年底,我国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约 14.1 亿千瓦,占全国电力总装机规模 40% 以上 [1] ,已超过煤电装机,随之出现的是消纳矛盾日益凸显,从技术角度看是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