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通过对作者与高僧的对话,阐述对'难得糊涂'这一人生智慧的理解与体验,文中提到了人生阅历的增长带来的不同阶段的认知转换以及相应的感悟。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人生智慧的体验与认知转换
文章通过作者与高僧的对话揭示了人生的智慧与阅历的关系,指出了从'不糊涂'到'练糊涂'、'学糊涂'、'习惯糊涂',最终成为'糊涂仙儿'的四个阶段。
关键观点2: 难得糊涂的内涵与境界
文章深入阐述了难得糊涂的内涵,指出这是一种心境,是道德和人格的体现,是经历过世相复杂与阴暗后的清醒,是格局、高度和视野的体现。
关键观点3: 人生不同阶段的情感变化
文章通过描述作者在不同年龄段对'难得糊涂'的理解,展示了人生不同阶段的情感变化,以及阅历增长带来的对事物认知的转变。
关键观点4: 从难得糊涂到糊涂仙儿的转变
文章最后通过作者登崂山的经历,说明了从难得糊涂到糊涂仙儿的转变过程,强调了心境的重要性。
文章预览
◆ ◆ ◆ 作者丨郑有义 朗诵丨球球 俺家老祖先郑板桥的“难得糊涂",人尽皆知。却好象都是说起来好,琢磨起来难,历行的人不多,俺也如此。 岁数大了,听到的“糊涂”声却多了。“这事整糊涂了““这人看糊涂了”之类的概叹不时耳闻。 便不由认真琢磨了一下,到底何为看懂、看透?何为“糊涂"与不“糊涂“? 在宁夏时,曾去甘南拉卜楞寺,与一高僧有过一段对话。 我问:人人言“情”,情乃身内 之物 还是 身外之物? 僧答:情蕴心中,身内身外源于一心,无须分 清。 我问:人非所喜,事非所愿,情非所属,世间怎有诸多遗憾? 僧答:世事婆娑,婆娑即遗憾。 我问:身单乃乐,心单乃苦,皆命之所属? 僧答:缘,即残缺而孤单。孤单是常缘,珍惜即福缘。 我问:心之快乐,如何常驻? 僧答:参透情乐,珍重情缘,无为情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