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讲述了一对母子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肾脏病中心无陪护病房内的故事。儿子刘林因肾衰竭面临生命危机,母亲毅然决定捐肾救助。经过手术,母子均康复良好。无陪护病房模式解决了他们后顾之优,也展示了医院探索减轻社会负担和更专业的照护方式。刘林表示会好好保护母亲的肾,重拾对未来的希望。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刘林患肾衰竭,母亲捐肾救助
刘林因肾病反复发作,今年病情恶化,母亲决定捐肾救助。经过手术,母子均康复良好。
关键观点2: 无陪护病房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肾脏病中心采用无陪护病房模式,解决了病患和家属的困扰。医院通过温馨会客间、面对面沟通等方式,逐渐让病患和家属接受无陪护理念。该模式也减轻了社会负担,让病患出院后能够自我管理和照顾。
关键观点3: 刘林对未来的希望与承诺
刘林表示会好好保护母亲的肾,重拾对未来的希望。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和注意生活习惯,让母亲的肾在他的身体里长久地“工作”。
文章预览
看着孩子们嬉笑打闹,母亲、妻子边聊天边看春节联欢晚会,刘林(化名)的眼眶有点湿润。 这样美好的全家共度新春的场景,真的久违了。 前几年,因为他的肾病反反复复,过年即便聚在一起,家人的话都不多,气氛会莫名沉重起来。 今年的春节有点与众不同,年前, 70岁的母亲将自己的左肾移植到了他的体内,给予了他第二次生命。 这份舐犊之情,让他无以回报。 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肾脏病中心无陪护病房内,母子俩是彼此最坚强的依靠。不需要再麻烦其他亲朋好友进入病房陪护,也让他们内心感到轻松不少。 大伯来无陪护病房看望母子 医院供图 儿子肾衰竭,老母亲毅然决定捐肾 刘林今年44岁,独生子,宁波宁海人,在当地一家技术公司工作,有两个儿子。 三年前,刘林去医院看病,医生发现他的肌酐有600多μmol/L,严重超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