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Internet Law Review

OpenAI 吉卜力滤镜狂欢背后:AI正在重塑艺术创作的“法律边疆”——超越版权法?

Internet Law Review  · 公众号  · 互联网短视频 科技自媒体  · 2025-04-02 17:30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讨论了OpenAI的GPT-4o图像生成器模仿吉卜力风格引发的版权问题和人工智能伦理问题。文章从艺术风格是否受法律保护的讨论,使用版权作品训练的问题,以及超越版权叙事的可能性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同时,文章还提到了人工智能对现代社会及其传统规则的突破,需要从法律、伦理、经济和文化等多维度理解和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艺术风格在法律上的保护问题

文章讨论了各国著作权或版权法对于艺术风格的保护原则,指出版权法更提倡“思想共享”,并将风格视为一种抽象的理念,一般不作为版权法的保护对象。

关键观点2: 使用版权作品训练人工智能的问题

文章指出,当人工智能使用受版权保护的作品进行训练时,可能会侵犯创作者的权利。其中提到了AI训练所需的样本数量以及“合理使用”的复杂性等问题。

关键观点3: 人工智能与版权问题的挑战

文章认为,人工智能的实施引发了与创新相关的不同法律领域的问题,包括数据保护、消费者保护、反垄断以及知识产权等。需要从整体上反思人工智能对现代社会及其传统规则的突破,并从法律、伦理、经济和文化等多维度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


文章预览

2025 年 3 月 26 日, OpenAI  的 GPT-4o  新一代图像生成器上线后,用户开始疯狂地利用这款  AI  工具通过吉卜力的视角重新想象标志性人物和虚构世界:埃隆•马斯克、《指环王》中的人物、蒙娜丽莎、 9/11  笑话等,都以宫崎骏电影的风格重现网络,甚至美国白宫、空中客车、印度邮政这样的“严肃”机构,也都参与了这一场吉卜力画风的游戏中。 模仿某种艺术风格这一类功能并非 OpenAI 所独创,更不是最近才开发的新功能。但因为吉卜力极具风格化图片病毒式的传播,以及白宫发布的一张被拘留者的吉卜力风格图片被解读出的各种政治意涵,有关版权法和生成式 AI 伦理评判的讨论再次爆发。 很多人认为这很有趣,也很具有革命性,它使艺术创作民主化 ,甚至让那些没有艺术技能的人也能在自己粗略的构想中实现可爱的“吉卜力”风格;但也有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