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计量经济圈
记录一个我们生活在其中的时代社会,囊括的主题如下:经济、社会、世界和计量工具。
目录
今天看啥  ›  专栏  ›  计量经济圈

当看到期刊1整期都是DID实证设计, 就不自主地想起了这篇AER文章作为reminder

计量经济圈  · 公众号  · 财经  · 2024-09-26 21:23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探讨了计量经济学领域中的p-hacking和发表偏倚现象,重点关注顶级经济学期刊中随机对照试验(RCT)、双重差分法(DID)、工具变量(IV)和断点回归设计(RDD)等方法的运用。研究发现,p-hacking和发表偏倚在不同方法中的程度存在差异,其中工具变量(IV)和双重差分法(DID)尤为突出。文章通过三种方法量化显著性区域内z值的过剩或缺乏,并探讨了研究方法、研究设计、编辑和审稿人的态度等因素对结果的影响。同时,文章还提供了关于多期DID或交叠DID的最新进展和相关代码解读。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本文探讨了计量经济学领域中的p-hacking和发表偏倚现象,这是经济学领域可信度革命的一部分。

本文研究了在顶级经济学期刊中,不同因果推断方法(如RCT、DID、IV和RDD)在p-hacking和发表偏倚方面的差异。研究发现p-hacking和发表偏倚的程度因所使用方法而异,其中IV和DID方法尤为突出。

关键观点2: 本文采用了三种不同的方法来识别p-hacking的差异,包括扩展Brodeur等方法,通过对比已发表研究体量,发现IV方法和(在较小程度上)DID方法的p-hacking和/或选择性发表的现象显著高于RCT和RDD方法。

本文通过卡尺检验和对比对照分布等方法,发现工具变量(IV)方法的边际显著检验比例高于RCT,表明IV方法更容易受到p-hacking的影响。

关键观点3: 本文探讨了研究方法、研究设计、编辑和审稿人的态度等因素对p-hacking和发表偏倚的影响,并强调了识别和纠正发表偏倚的重要性。

本文通过对比不同期刊、不同领域的研究,发现p-hacking现象与研究者的背景并无关联。同时,本文强调了改进研究设计本身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p-hacking,并降低偏颇报告的可能性。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
推荐产品:   推荐产品
文章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