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研究了靶向PD-1的Pembrolizumab作为一线疗法治疗微卫星不稳定型(MSI)结直肠癌(CRC)的效果。重点探讨了85%的MSS型CRC患者肠道微生物组成对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ICB)的影响,特别是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Fn)的作用。研究表明,Fn丰度与MSS CRC中的PD-1表达呈负相关,Fn可通过抑制肿瘤免疫微环境(TIME)中的CD8+ T细胞耗竭来增强抗PD-1治疗效果。机制研究揭示Fn衍生代谢物丁酸作为组蛋白脱乙酰酶(HDAC)抑制剂,可激活TBX21信号传导以抑制PD-1表达和CD8+ TIL耗竭。此外,高瘤内Fn预示着对抗PD-1治疗的良好反应,可能成为MSS CRC免疫治疗反应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研究背景
结直肠癌(CRC)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中85%为微卫星稳定型(MSS)。具核梭杆菌(Fn)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厌氧菌,被认为是CRC的致病菌。研究指出Fn丰度与MSS CRC中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有关。
关键观点2: 研究目的
探讨Fn在MSS CRC中对抗PD-1疗效的作用及机制。
关键观点3: 研究方法
于君教授团队在Cancer Cell杂志上发表文章,通过招募MSS CRC患者测定治疗前粪便或瘤内Fn丰度,并利用小鼠模型进行实验研究。
关键观点4: 研究结果
发现Fn丰度与MSS CRC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呈正相关。Fn的条件培养基可增强抗PD-1疗效,其机制与其衍生代谢物丁酸有关。
关键观点5: 研究亮点
揭示了Fn及其代谢物丁酸如何增强MSS CRC的抗PD-1疗效。高瘤内Fn可能预示对抗PD-1治疗的良好反应。提高结肠丁酸可能是改善MSS CRC患者抗PD-1免疫治疗临床反应的潜在策略。
文章预览
撰文 | Qi 靶向PD-1的Pembrolizumab已被批准作为微卫星不稳定型 (MSI) 结直肠癌 (CRC) 患者的一线疗法,然而,85%的CRC患者为微卫星稳定型 (MSS) ,这类患者通常对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 (ICB) 具有抗性 【1, 2】 。已有研究表明来自对ICB治疗有反应患者的粪便微生物群移植物 (FMT) 可逆转黑色素瘤患者对ICB的耐药性 【3】 ,提示肠道微生物组成在不同类型癌症的ICB反应中的潜在作用。具核梭杆菌 ( Fusobacterium nucleatum, Fn ) 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厌氧菌,被认为是CRC的致病菌,一项包含1041名CRC患者的研究表明, Fn 丰度与MSI CRC中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TIL) 呈负相关,但与MSS CRC中的TIL呈正相关,表明 Fn 对CRC肿瘤免疫微环境 (TIME) 的不同影响取决于微卫星状态 【4】 。此外, Fn 是否以及如何在MSS CRC中调节ICB治疗反应在很大程度上未知。 近日,来自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