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是一位母亲讲述自己患有孤独症儿子的生活经历及就业困难的故事。经过长时间的寻找和尝试,儿子阿哲仍然面临着就业难题。尽管面临许多挫折,母亲仍然充满希望,寻求各种途径帮助儿子就业,并与其他家长共同努力争取更多社会支持和理解。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儿子的特殊病情与就业困境
阿哲患有孤独症,表现出刻板行为和感统失调等症状。尽管有一些尝试,如超市试工、烘焙坊面团分拣等,但由于各种原因无法适应工作。
关键观点2: 家长的努力与困境
家长为了儿子的就业问题付出了很多努力,包括寻找就业机会、参加家长互助会、寻求社会支持等。但仍然面临很多困难和挫折,如企业的要求与孩子的实际情况不符、工作的复杂性等。
关键观点3: 未来的希望与挑战
虽然面临许多困难,但家长仍然充满希望,寻求各种途径帮助儿子就业。同时也在寻求社会支持和理解,希望能够为特殊人群争取更多的权益和机会。
文章预览
我叫林阳(化名),我的儿子阿哲两岁时逐渐变“怪”,被查出是孤独症,至今已有26年。 当我把阿哲的药盒第三次摆正时,28岁的儿子蜷在褪色的沙发套里,正把积木从深蓝到浅蓝排列出12种渐变,每隔5分钟就要把我的手机从茶几东侧挪到西侧——这种刻板行为持续了20年,连摆放角度都不能偏差分毫。 灯光下,每当我看着他后颈那道浅疤时,手指总会不受控地抽搐。那是他18岁在庇护工场被机器烫伤留下的,当时负责人反复道歉:“真没想到他会突然伸手去摸运转的齿轮。”我摸着诊断书上“重度感统失调”的字样,突然明白这世上有些伤痛无法言说。 “妈妈,上班。”阿哲突然抬头,这句话会像设定好的闹铃一样,在每天早上8点15分准时响起。我攥着那张被退回7次的残疾人就业登记表,看着特殊教育学校结业证书上面的“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