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扬子晚报
新鲜事、有趣事、不平事、离奇事、为难事,欢迎第一时间微信我们哦!
今天看啥  ›  专栏  ›  扬子晚报

一斤286元!南京一网友遇话梅“刺客”

扬子晚报  · 公众号  · 社会  · 2025-01-15 21:58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报道了南京一家话梅店内的商品标价问题,网友购买时因误解价格单位而支付了高价。记者实地调查后发现问题确实存在,商家未明确告知价格单位,存在误导消费者的行为。市场监管部门表示只要明码标价就可以,但商家的‘反向抹零’行为可以投诉举报。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网友遭遇高价购买话梅和橡皮糖

近日,有网友在南京雨花万象天地的一家话梅店内购买商品,因误解价格单位而支付高价。

关键观点2: 商家未明确告知价格单位

商家在标签上未明确标注价格单位,导致消费者误解,这是误导消费者的行为。

关键观点3: 市场监管部门回应

南京市市场监管局表示只要店家明码标价就可以,但商家的“反向抹零”行为可以投诉举报。

关键观点4: 商家的“反向抹零”行为

商家在进行商品销售时存在“反向抹零”行为,即商品的实际价格与标注价格存在微小差异,这种行为可能会误导消费者。


文章预览

近日,有网友发帖称,在南京雨花万象天地内的一家话梅店内,橡皮糖标价6.9元,话梅标价28.6元,下意识以为是斤重,挑选了一小包话梅肉和橡皮糖,结账时支付60多元,深感被“刺”。 1月14日,记者来到这家名为“梅槑果”的摊位,只见每个食品盒上写着品名和价格,所有价格以50克为计量单位。虽明码标价,但标签上50g的标识字体明显小于价格数字大小。“橡皮糖都是6块9,可以混称。”店铺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起商品价格,但并未明确告知6块9的价格是按照50克计价。记者以消费者身份挑选购买了标价8元/50克的西梅,11颗西梅实付16.64元,该店出具的收银小票上的数量单位却标注为“千克”。 一位曾经在该店铺内购买过商品的黎女士告诉记者:“我之前买了两袋零食,里面有梅干、软糖和果干,结果称重后发现总价居然要300多块钱,这个价格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