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讲述了作者作为医生,其小姨因疑似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PAH)而就医的经历。通过心超室医生的诊断,最终确定小姨患的是右室双腔心这一少见先天性疾病,而非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经过手术治疗,小姨的病情得到了改善。同时,本文也讨论了诊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格式塔效应』以及如何避免误判。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小姨的身体状况及疾病诊断过程
小姨因活动后胸闷、气促等症状被诊断为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PAH)。经过心超室医生的详细检查和诊断,最终确诊为右室双腔心这一罕见疾病。
关键观点2: 右室双腔心的特点
右室双腔心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疾病,患者的右心室被异常肌束分隔,导致右心室流入道和流出道的血流受阻。症状包括劳力性呼吸困难、疲劳、头晕或胸部不适。
关键观点3: 『格式塔效应』在疾病诊断中的影响
在疾病诊断过程中,医生可能会因为『格式塔效应』,即人类的思维方式具有结构完整性的特点,而将结构不完整的事物依据其相应的特征补充完整,从而导致误判。在本文中,有可能因为声窗条件差等因素,医生错误地将高右心室压力解释为肺动脉高压。
关键观点4: 如何避免『格式塔效应』在疾病诊断中的影响
为避免『格式塔效应』导致的误判,医生应保持客观的心态,不能默认看不到的就是正常的。在必要时,可以进行进一步检查,如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心脏核磁共振、心导管术等,以明确病情。
文章预览
本文作者:缪尔赛思 「下个月啊?不一定,要是不值班我就抽空回家。」 刚刚下了夜班回家,我瘫在沙发上有一搭没一搭地回应着视频电话里妈妈的家常话。 「我挺好的,你二老在家照顾好身体。嗯,没啥事儿,我先去洗澡……」 正准备挂电话,妈妈突然说:「对了,你小姨的身体最近好像又不太好了,你在医院认识的人多,要不然让她和你小姨夫来找你看看病?」 对于这样的亲友问诊,我一向觉得有些麻烦,但此次不同,她是我的小姨。 小时候,妈妈工作比较忙,总是二十岁刚出头的小姨在家带我玩。 后来,上初中了,我们家搬到了另一座城市,隐隐约约听妈妈说起过,小姨的身体不太好,经常要到医院检查,有时甚至还需要住院治疗。 再后来,我考上医学院,去了更远的地方求学和就业,更是对小姨一家久疏问候。 尽管如今我已经成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