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南京大学与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八研究院的科研人员通过分析我国首颗探日卫星“羲和号”的观测数据,精确绘制出国际首个太阳大气自转的三维图像,并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天文学》上。论文介绍了太阳大气自转的重要性、研究背景、以及“羲和号”卫星的研究成果和观测数据的应用情况。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太阳大气自转的研究意义
恒星的自转速度和规律对恒星的形成、结构与演化以及恒星大气与行星际空间的相互作用有重要影响。太阳作为离人类最近的恒星,成为了科学家研究恒星自转的重要标本。
关键观点2: “羲和号”卫星的观测数据
“羲和号”团队利用卫星采集到的多谱线、全日面、高精度的观测数据,对太阳大气层自转规律有了较为精确的认识,并实现了太阳Hα波段光谱成像的空间观测。
关键观点3: 太阳大气自转规律的新发现
研究结果显示,太阳大气的不同层次都呈现出自转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的规律。越靠近太阳外层,大气的自转速度越快。这种“反常”现象与无处不在的小尺度磁场结构与太阳大气“磁冻结”效应有关。
关键观点4: 观测数据的开放共享与应用
“羲和号”科学总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方成介绍,“羲和号”的相关观测数据已向全球开放共享,已得到多个国家的研究学者应用,并在国际著名天文学期刊上报道了首批科学成果。
文章预览
2024年6月, 南京大学 与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八研究院的科研人员 通过 分析我国首颗探日卫星“羲和号”的观测数据,精确绘制出国际首个太阳大气自转的三维图像 。相关论文13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天文学》上。 自转是所有恒星的内禀属性。恒星的自转速度和规律对恒星的形成、结构与演化以及恒星大气与行星际空间的相互作用,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探测恒星自转的规律,是现代天文学观测的基本目的之一。 作为离人类最近的恒星,也是唯一一颗可实现高空间分辨率观测的恒星,太阳成为了科学家研究恒星自转的重要标本。 论文第一作者、南京大学博士生饶世豪介绍说:“太阳的结构从内到外可分为核心区、辐射区、对流区和大气层。经过几十年的研究,科学界已基本探明太阳自转的两个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