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随风T旅悟
一个思想着的旅行者! 一个记录自己思想和旅行的作者! 我对旅行的理解是:赏景!悦心!明理!!
今天看啥  ›  专栏  ›  随风T旅悟

人性之本初再探讨

随风T旅悟  · 简书  ·  · 2018-08-16 18:36

文章预览

  越来越觉得我前些天写的《人性本善?!人性本恶?!》对我在这方面的认识有提纲挈领的作用!读《中国哲学简史》发现很多中国的先哲们都有对人之本性的探讨和论述。其中,我认为最大的问题就是他们都没认清人的动物性,或者说作为生物之本性!(欲读本文,请先读《人性本善?!人性本恶?!》)

  先列出两位先哲的高明见识: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荀子

  人性无所谓善恶,道德意识只是后来外界施加给人的。——告子(孟子和墨子同时代的学者,传为墨子的学生)

  我现在正看到王阳明之心学(部分段落是前几天写的,如今《中国哲学简史》已经看完),且来说说王阳明的观点。王阳明认为:每个人都有良知,良知是直觉的认识,这良知便是人的本心(他所说的“本心”应该可以基本理解为人性之本初)。书中说了这么一个故事以理解之。

  王守仁的一个弟子捉到一个小偷,便对小偷讲说“良知”的道理。小偷笑问:“我的良知在哪里?”这位弟子请小偷脱掉外衣,随后又请他脱掉内衣,小偷都照办了。接下去请小偷脱掉裤子时,小偷犹豫说这恐怕不妥吧。王守仁的弟子便对小偷说:“这就是你的良知!”

  这里所说小偷对暴露自己身体的羞恶心就是“良知”也即人性之本初。现代人的确都有这样的羞恶之心,除少数暴露狂或某些特定区域如裸体浴场之外。但,只要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既使在现代,在某些仍然很原始的部落中人都可以是衣不遮体的,女人的乳房总是暴露着。那,他们的良知呢?!显然人对暴露身体的羞恶之心是在文明社会中教化所得的习性或者说是一种道德观念,也就是说这里说的“良知”并非人性之本初即人的生物性使然,而是我所定义的狭义的人性使然。

  王守仁的心学之根基就不牢靠,由这个根基所生发出的各种理论自然也要去推敲一番。其中有一部分可能还是值得借鉴的,但大部分也许就如浮萍般立不稳的。中国先哲们的理论,包括西方古代和近代的哲学家们的哲学思想可能都有类似的问题!!我其实完全没有资格这么说,因为我连哲学的门都没入,怎敢作此评述?!但,这又是自己推论而得的观点,文章又只是兴趣所致。而且,任何时代的哲学家都会有其时代的局限性!这是不言自明的,所以这么说也不算对先哲们不敬,呵呵!

  当然,我在《人性本善?!人性本恶?!》文中也说过,我觉得自己对狭义的人性的定义过于狭隘。如果深入去研究可能能大大拓宽它的内涵和外延。而且人之兽性经过人类在文明社会中演绎后,其中有些可能与人性的界线模糊了。这也是我为什么要把广义的人性分解为三性的原因,若不分解我们对人性的认识可能更加模糊不清!更加看不到“真相”。

  兽性,人性,神性。字面似乎太具褒贬色彩,“兽性”太刺眼,“神性”似乎又太缥缈!所以有必要给它们换个名字:兽性换成“生物性”,生物性更准确,生存的本能和延续基因的本能是所有生命体都具有的品性,不只是兽。兽多指和人一样的哺乳动物,显然用“兽性”过于狭隘。生物性不但更准确,而且没有了贬义色彩!人性换成“道德性”,这里的“人性”自然是狭义的,由此,用到它都要和广义的“人性”相区分,甚是麻烦。改个名就没有了这个不便了。不过“道德性”是否是最合适的词?是否把原本就是狭义的人性变得更加狭隘了呢?还有待探讨。神性改为“哲学性”,呵!哲学性似乎过于学术,或者说过于学究气。不过它至少消除了“神性”头上的光环和宗教色彩。否则,有人可能会觉得自己如果被人说没有神性会是一种贬低。或者说如果自己觉得自己似乎不具有“神性”会觉得低人一等。哈哈!换成哲学性,多数人可能就不会再介意别人认为自己不具备了。毕竟,哲学是少数人关注的东东,和“我”八竿子打不着,估计多数人是这样想的吧?不确定。

  给三性换名一是因为原来的名字确有不妥之处,二是因为我觉得这个题目很大,值得深入探究。对“人性”全面深入的认识有助于理解“人”这个特别的动物。今后,我会就这个题目再进行探讨。

  最后摘抄一段冯友兰的精妙论述:我们可以把各种生命活动范围也即“人生境界”归结为四等:一本天然的“自然境界”;讲求实际利害的“功利境界”;“正其义,不谋其利”的“道德境界”;超越世俗、自同于大全的“天地境界”。“天地境界”也可以称之为“哲学境界”。

  呵!冯友兰的这种分类是否和我对人性的分类有殊途同归之妙呢?!当然,我的分类是“剽窃”别人的,我只是重新定义了下,现在又改了个名字,哈哈!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