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中国中车成功下线国内首个超大功率陆上风电机组“凌风号”,其功率等级可柔性配置达到14兆瓦,并在年均风速为7.5米每秒的条件下,单台机组每年可发电约3800万度。该机组具有多项技术亮点,包括高可靠性、模块化设计、智能化控制等,能有效提升沙戈荒地区的风资源利用率并减少碳排放。其下线将推动清洁能源装备产业的发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中国中车成功下线国内首个超大功率陆上风电机组“凌风号”。
作为陆风时代挺进沙戈荒大基地的“驭风利器”,“凌风号”的成功下线标志着中国在清洁能源装备技术领域的又一突破。
关键观点2: “凌风号”具有多项技术亮点。
机组具有高可靠性、模块化设计、智能化控制等技术特点,突破了风电长柔叶片设计等行业技术瓶颈,并获得了第三方权威认证机构的认证。
关键观点3: “凌风号”的经济效益显著。
相比上一代机组和10兆瓦机组,“凌风号”在发电效率、电网友好性和经济性方面都有显著提升,平准化度电成本降低了约8%,能够大幅节约标准煤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关键观点4: “凌风号”将推动清洁能源装备产业的发展。
中国中车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通过构建清洁能源装备和系统解决方案,助力实现能源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目标。
文章预览
1月19日,国内应用于沙戈荒地区的超大功率风电机组——“凌风号”在吉林中车松原新能源装备产业园成功下线。作为国内首个下线的12兆瓦级陆上风电机组,“凌风号”将成为陆风时代挺进沙戈荒大基地的“驭风利器”。 中国中车副总裁余卫平,中国中车首席科学家张新宁;松原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强,吉林省发改委总经济师、二级巡视员戴丽莹,吉林省能源局副局长杨庆明,吉林省工信厅副厅长唐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祁和生,中国农机协会风能装备分会会长柳地,以及国内能源企业代表参加下线仪式。 余卫平 中国中车副总裁 余卫平表示,中国中车上为“国之重器”,下担“产业引擎”,持续构建轨道交通装备与清洁能源装备“双赛道双集群”产业发展格局,在吉林、在松原持续探索清洁能源装备和系统解决方案,积极助力“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