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奔跑的大胯
公号:奔跑的大胯 知乎专栏撰稿人 成长之...
今天看啥  ›  专栏  ›  奔跑的大胯

究竟怎样正确地“犒劳自己”?

奔跑的大胯  · 简书  ·  · 2019-01-10 16:58

文章预览

image

撰文丨大胯

写在前面的话

很多人都会遇到这种情况:

  • 明知道自己必须努力,但是总是没有好的方法来犒劳自己;
  • 甚至即使犒劳了自己,一不小心就沉迷进去,甚至“沦陷”了,爬不出来。

这其中有不少人甚至还会悲观地认为:

  • 自己天生就有“缺陷”,无法改变。

但事实并不是这样,更可能的原因是:

大多数人并没有给自己设置一个切实可行的“犒劳机制”。

究竟怎样正确地“犒劳自己”?


正文

如果你读过之前的一篇文章《究竟怎样正确地“行动起来”?》,你会了解到:

如果你从一开始就觉得某件事情需要努力、毅力和坚持才可以做到,那么从一开始就注定了这件事情做不成

如果后来做成了,那只能是个意外;做不成,才是常态。

原因很明显:

因为需要努力、毅力才能做的事情,说明你从“骨子里”就不愿意做啊!

从这个角度望过去,你就会发现一句话根本不是嘚瑟:

那些在二十多岁就找到自己终身热爱的事业的人,是真的幸福。

因为这项事业是他们骨子里愿意做的事情,工作怎么能是痛苦的呢?不幸福才怪呢!

不管是想减肥,还是想要学习一个新的技能,本质上都是想要让你的“骨子里”愿意做。

但是你一开始就给它赋予了太多的痛苦,那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放弃了。

不信你试试,反正你这辈子都放弃那么多回了,也不在乎多这一次。

被大多数人忽略的事实是:

要想让自己行动起来,首先就不要给自己“痛苦”的暗示。

如果换个角度来看:

要想让自己行动起来,首先就要给自己“快乐”的暗示。

你会发现现在的这篇文章是之前那篇文章的“接地气版本”。

这里的“接地气”并不是指之前的文章太浮夸或是这篇文章太初级,而是指:

  • 之前的文章更适合本身具备“延迟满足”属性的少部分人使用;
  • 而这篇文章更适合所有人使用。

就好像很多人都想实现财务自由一样,但是根本没有明确自己想要实现哪一类的财务自由,又怎么能够实现呢?

财务自由分为三个阶段,你可以对照一下:

  • 第一阶段:“菜市场”财务自由;
  • 第二阶段:“家乐福”财务自由;
  • 第三阶段:“免税店”财务自由。

大多数人都处在“菜市场”和“家乐福”财务自由之间,这部分人只要想努力就能够达到第二阶段。如果你属于这类人,那这篇文章就是写给你的。

如果你连第一阶段都懒得考虑,那看什么文章都没用。

先给自己定个位,只要你是个想上进的人:

就要想方设法“关照”自己的感性脑和小心脏。

如果对这句话有疑惑,就再去看一遍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

生活中,你会发现很多爸妈控制孩子玩手机的方式就是:

  • 把今天学校的作业做好,检查无误之后,奖励玩手机40分钟。

大概率的情况下,效果的确不错,因为这类奖励符合以下的机制:

  • 奖励不一定是钱,但是钱往往更有效;
  • 一旦完成目标,就给奖励,不能赖账,这是大脑的运行机制;
  • 奖励是每次小额频次较高,比如每天1次、每周1次或者每完成某项任务奖励1次。

请注意:以上三个条件务必同时满足。

从这个角度望过去,可以按照下面的思路来规划犒劳自己的方式,比如:

  • 犒劳金额或等值的物品的价格建议设置为月收入的20%左右;
  • 核算一下自己每月的税后收入,假设为6000元,如果是学生就核算一下每月的生活费收入;
  • 想想自己最近一个月(按30天计算)想要买的但又舍不得买的东西,比如:一双1200元亚瑟士跑鞋;
  • 拿出一张A4纸,画上30个方框,每个方框内写上数字40元(1200元/30天),并张贴在自己的桌子旁或床的旁边;
  • 确定自己这30天内每天的目标,比如:对外发布一篇不少于2000字的文章;
  • 完成一篇就用红色记号笔在方格内打上一个勾,务必控制节奏,即使状态来了,也别多写,每天如此重复,直到任务完成。

请注意:即使中间出现断档,也别灰心,还记得之前所说的么:

要想行动,首先就不要给自己“痛苦”的暗示。

这个方案的好处在于:

  • 将原本没有进度条的目标通过A4纸画方格的方式表现出来,形成一个可见的进度条;
  • 将原本的大目标(1200元)拆分成小目标(每天40元);
  • 原本的任务可能是一件“苦差事”,但是通过每天打勾完成进度的方式将“苦差事”变成了“乐差事”;
  • 本质是:让“理性的自己”给“感性的自己想要花钱”找一个自己能够说服自己的正当理由。

如果你深入自己的大脑,就会发现里面是这样对话的:

  • 感性脑对理性脑说:哎呦!写啥玩意啊!还不如睡觉或者打游戏呢!
  • 理性脑说:那可不行,我可不能堕落,我还有任务没完成呢!
  • 感性脑说:那多辛苦啊!想想都累,啥时候是个头啊?
  • 理性脑说:要不咱俩做个交易?
  • 感性脑立马来精神了说:啥交易?快说说!
  • 理性脑说:上回你不是说,你想要一双1200块亚瑟士跑鞋么?
  • 感性脑说:对对对!怎么?你想满足我了?
  • 理性脑说:是的,只要你乖乖听话,不闹腾,让我每天有2小时来专门写作,我就每天给你40块钱,30天你就能凑满1200块去买鞋子了,你看成么?
  • 感性脑说:当真?不反悔?你可别骗我,要是骗我就再也不相信你了!
  • 理性脑说:当真,不骗你!
  • 感性脑说:成交!就这么办!

其中值得重点关注的是:

  • 用自己收益的20%来奖励自己,并不过分;
  • 如果这个奖励都不足以让感性脑兴奋,那就是自欺欺人了;
  • 完成目标之后,一定要尽情享受奖励,让感性脑记住这种感受;
  • 万一真的出现断档,也不要对自己进行道德指控,比如觉得自己“没用”,这是起不到什么效果的,这时你应该思考的是如何修正犒劳机制。

被大多数人严重误解的是:

真正击垮一个人的不是“半途而废”,而是因为某一次的“半途而废”,就认为自己真的是个“废人”的错觉,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内部冲突,会破坏一个人的内心自洽。

一旦一个人内心自洽被破坏,他就会自己把纠结、畏惧、害羞等情感同时惹上身,这会造成严重的损耗,进而产生如下的后果:

  • 严重影响他和周边关系的和睦;
  • 严重影响自己在组织内的地位和发展的机会;
  • 严重影响自己应对困难的能力。

如果你的目标是环球旅游、一辆新车或者是大房子,那务必先拆解目标,之后再仔细阅读之前的文章:

《究竟怎样正确地“行动起来”?》


写在最后的话

人这个物种特别有意思:

  • 30岁之前,大家更容易把“亲密关系”排在前面,会经常思考:“我们能改变什么”和“怎么改变”;
  • 30岁之后,部分人就开始觉醒,会特别努力工作,就会逐渐把“金钱、事业和尊重”排在前面,会经常思考:“我们不能改变什么”和“在不能改变的情况下能做些什么”。

但是请注意:

只有部分人在30岁之后开始觉醒,并不是所有人。从人口结构上来看,这是个概率问题,而且概率还挺稳定。

30岁之前是个好机会,给自己确立一个具有诱惑力的“犒劳机制”,争取早日被那个“觉醒态”翻牌子。

剩下的就看你了。

祝近安!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