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眺山
在一片方寸之中,充满不移的信仰和坚定的信念,...
今天看啥  ›  专栏  ›  眺山

随大不从小而初步

眺山  · 简书  ·  · 2018-12-06 00:07

文章预览


时下,人们在教子上常言: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对此,我专门潜心读思了著名计算机科学家吴军博士关于这个问题的一个精辟论说篇章,也结合自己五十多年的人生曲线进行了比较深切的哲学反思。因而,我以为,其中的要害问题有两个:第一,人生的起跑线到底在何处,谁人最是孩子所在的起跑线。第二,人生的起跑线该是怎样高度的水平线,也就是人生初步的水平问题。

近读著名文化大师、讲授艺术家顾随先生的讲坛实录之一《中国古典诗词感发》。当我读完《宋诗说略》这一讲的开首段落时,情不自禁地顿悟了“起跑线问题”的方略:随大不从小而初步。

为什么会顿悟出这一方略呢?我们还是来阅读一下顾随先生这段原文:

“古人说‘文以载道’、‘诗言志’,故学道者看不起学文者(程伊川以为学文者为‘玩物丧志’),学诗者又谓学道者为‘假道学’——二者势同水火,这是错误。若道之出发点为思想,若诗之出发点为情感,则此二者正如鸟之两翅,不可偏废。天下岂有有思想而无情感的人?或有情感、无思想的人?二者相轻是‘我执’,‘我执’太深。人既有思想与情感,其无论表现于道或表现于文,皆相济而不相害。”

因此,顾随先生作出精辟断定:“诗人达到最高境界是哲人,哲人达到最高境界是诗人,即因哲学与诗情最高境界是一。”

读完这谦和儒雅、娓娓道来的话语文字,我心中顿生一个感慨:如果我能有幸跟随这样的大师读书求学,该是怎样的修为与成才呢?怪不得叶嘉莹先生能成为一代著名词学大家,不是因为她是顾随先生的传法弟子吗?由之,我的“随大不从小而初步”的“人生起跑线”方略生成。


人生的起跑线到底何在?就在于“随大”。这“随大”,又很是在于家庭、学校和个人修为三个层次。在家庭,父亲者最是孩子的第一起跑线。“子不教,父之过”的古训格言,最是经典而充分地说明了家庭的耳濡目染对于孩子认知能力、心智结构和人生品质的关键性决定作用,现代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研究成果更是有力地给予了科学的实证。这就要求作为父亲者,必须从自身做起,于孩子出生之日起,就做持续不懈读经典、读大师的“书香门第”坚强有力建设者,并在孩子入幼稚园、读小学、进中学、上大学、入职场的每一个关键性起点与转折点上给予准确地指点,把好船向,规约航道。最为重要的是,要有“为子女负责任50年”的顽强精神和苦心孤诣的作为。因为,人生没有倒档,“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是百年人。”一个家庭若要形成深厚的文化积淀、文化品质和文化传承,代代兴生“精神贵族”,则非如此作为不可。在这方面,有心用心者可参鉴《梁启超和他的儿女们》一书。

在学校,无论小学、中学和大学,老师则最是孩子的“起跑线”。因而,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保持对教师的崇高敬意,尊师重教在实处。如果教师能够以巨人精神的肩膀扛鼎自己的学子,如顾随先生一样,那么,桃李满天下的就不是一般的教育成就景观了。这方面的问题,我们似乎可以从最近热播的电视纪录片《西南联大》中获得更多形象而深刻的教益。

在个人修为的“随大”上,我以为,最为重要和关键的就是坚定地遵循父母富有远见的启蒙指向、学校老师卓尔不凡的教育指引,特别是要有效地实践好父母与老师在自己学生生涯各个转折点上的关键教诲和导向,不断自我鞭策地从优秀走向卓越。当然,最为核心的还是持之以恒读经典、读大师的问题,因为,在这个问题上解决不好“染色浓度”和“建筑高度”,是不可能实现自己在学业与职业生涯上的非凡杰出、卓尔不群的,出类拔萃的人生成就更是谈不上的。“近朱者赤”的道理是不难懂得的,作为则取决于个人的核心能力——顽强的意志力。是崇高选择与顽强的意志力决定一个人的人生样态与命运,而不是什么性格。这是必须要清醒和明白的。

至于人生的起跑线该是怎样高度的水平线问题,我想,在前面的文字中已经大体说得比较清楚了,在此做一个归纳概括,这就是:始终注重以大师级教育和大师级经典著作作为自己人生起跑线的水平尺度。在这方面,叶嘉莹教授最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试想,叶嘉莹如若不是在读大学的青年时代起,就以顾随先生的教育引导为标准,并在70多年的诗词教学与研究中笃信顾随先生的尺度,何以能够保存顾随先生讲课笔记至今呢?又何以能够成为一代诗词界的大师呢?


关于“不从小”的问题,我以为,可以用一句话来点破,即“不读小家子气的书,不做小家子气的人”。至于如何做到,黑格尔有一段经典的话语思想,可以随时作为个人的“清醒剂”:

“时代的艰苦使人对于日常生活中平凡的琐屑兴趣予以太大的重视,现实上很多的利益和为了这些利益而作的斗争,曾经过多地占据了精神上一切的能力和力量以及外在的手段,因而使得人们没有自由的心情去理会那较高的内心生活和较纯洁的精神活动,以致许多较优秀的人才都为这种艰苦环境所束缚,并且部分地被牺牲在里面。因为世界精神太忙碌于现实,所以它不能转向内心,回复到自身。”

其中,“不为环境所束缚”,“不被牺牲在环境里”,蕴含最为丰富,也最为要义与要害。

“人生不输在起跑线上”的问题,我所认识、理解和把握的,就是这样。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