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探讨了《金匮要略》中“痰饮”一词的用语历史及与后世理解的差异。作者指出,‘淡’为古字,而‘痰’字晚出,在《金匮要略》中‘痰饮’应作‘淡饮’。文章还阐述了‘淡饮’并非病理产物,只是描述‘饮’这一病理产物状态的形容词,后来‘淡’字变成‘痰’,其概念也随之变化。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痰饮用语的历史演变
文章中提到,古时用“淡饮”描述病理产物状态,后来“淡”字被戴上“疒”字头的帽子,变成了“痰”,其概念也随之发生了转变。
关键观点2: 痰饮与后世理解的区别
文章指出,《金匮要略》中的‘痰饮’重点在于描述病理产物状态,而后世理解的‘痰饮’则更多地将其视为病理产物本身。
关键观点3: 痰饮的本质
文章强调,“饮”才是病理产物,“淡”或“痰”只是用来描述“饮”的状态或位置的形容词,并非病理产物。
文章预览
关于《金匮要略》病名“痰饮”的问题,我在2021年《中医文献杂志》发表的《〈金匮要略〉疑文考略》一文中便已做过一些简单地谈论。简而言之,就是“淡”为古字而“痰”字晚出,凡宋校本《金匮要略·痰饮咳嗽脉证并治第十二》写作“痰饮”之处,《脉经·平肺痿肺痈咳逆上气淡饮脉证第十五》均写作“淡饮”,可知宋校本《金匮要略》所称的“痰饮”,原本应作“淡饮”才是。 虽然我写过“痰饮”相关的论文,但“痰饮”的问题自古以来就是医家讨论的热点话题,“痰”本作“淡”的问题也并不是我首先注意到的,只是怠于去翻找相关的材料了。沈澍农教授在其新作《新编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方〉校注》P445页脚第6条注文中也说到:“痰饮,《脉经》卷八作‘淡饮’。‘淡’为‘痰’的古字。”并引用了《玄应音义》“淡饮,徒甘反,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