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南方人物周刊

睡不着,就不要硬睡了

南方人物周刊  · 公众号  · 人物  · 2024-07-20 12:06
    

主要观点总结

一项针对半个世纪的科学证据进行的荟萃分析表明,单独使用刺激控制疗法是改善成年人失眠相对有效的干预方式。这种疗法包括一系列调整睡眠行为的治疗方式,如刺激控制和睡眠限制。刺激控制疗法特别重视“困了才睡”和“睡不着就起来”的原则,以避免“睡不着却硬睡”的痛苦情形。虽然这种疗法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出现,但关于其疗效和机制的认识并不充分。最新研究认为,刺激控制可以通过转移失眠患者的注意力来减少认知激活,从而改善睡眠状况。除了刺激控制,睡眠限制疗法也被证实对治疗失眠有效。这些研究为临床治疗方法提供了科学证据,并推动了相关领域的进展。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刺激控制疗法是改善失眠的有效方式之一,包括调整睡眠行为,如‘困了才睡’和‘睡不着就起来’。

刺激控制疗法重视调整睡眠状态的自然流程,以避免在床上感到焦虑或陷入‘睡不着却硬睡’的困境。

关键观点2: 最新研究认为,刺激控制疗法通过转移失眠患者的注意力来减少认知激活,从而改善睡眠状况。

研究表明,刺激控制疗法有助于斩断失眠焦虑的循环,使床上的行为更聚焦于疲倦后睡觉。

关键观点3: 除了刺激控制,睡眠限制疗法也被证实是治疗失眠的有效方式。

牛津大学的一项临床试验显示,通过基层医疗系统短暂施用睡眠限制疗法可以减少人们的失眠症状。

关键观点4: 长期失眠可能对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研究表明,长期缺觉会增加人们抑郁的风险,并可能影响年老后的认知能力。因此,及时治疗失眠对维护健康至关重要。

关键观点5: 不同年龄段受身体和环境因素影响,睡眠模式存在差异。

调查统计显示,睡眠时长形成U形曲线,中年时期的睡眠低谷可能与工作和家庭压力有关。了解这一趋势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失眠的原因。


文章预览

▲饱受失眠煎熬的男人 图/ 视觉中国 通过荟萃分析长达半个世纪里的相关证据,研究表明,单独使用刺激控制的疗法,避免睡不着却硬睡的状态,也是一种对改善失眠相对有效的干预方式。 本文 首发于南方周末 文  / 南方周末记者  王江涛 编辑 / 朱力远 对于长期失眠的人来说,这种想睡却睡不着的感觉十分痛苦。不仅如此,长期睡不好对身心健康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认知行为疗法 一些经常失眠的人因此依靠安眠药入睡,但安眠药不仅有很多副作用,相当比例的安眠药长期服用后还会让人对药物产生依赖。而相较于此,针对失眠的认知行为疗法是目前治疗长期失眠的一线治疗方法,包含了一系列具体改变人睡眠行为的治疗方式,如刺激控制、睡眠限制等。但从世界范围内来看,受专业资源限制,有机会系统接受这种治疗的人并不多。 睡眠限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