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高分子科学前沿
高分子界新媒体:海内外从事高分子行业及研究的小分子聚合起来
今天看啥  ›  专栏  ›  高分子科学前沿

​大连工业大学孙润仓教授/任文锋副教授&大化所陈忠伟院士/窦浩桢副研究员AEM:原位构建仿生自识别层助力高性能锌-碘电池

高分子科学前沿  · 公众号  · 化学  · 2024-07-24 07:38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报道了一种在锌金属负极表面原位构建仿生自识别层的方法,以解决锌碘电池中负极侧锌枝晶生长和析氢腐蚀的限制。通过在水系电解液中添加硫酸软骨素分子,构建了富含富电子基团的自识别(SR)层,该层可以均匀离子流、抑制锌枝晶的形成并减少活性水抑制副反应。SR层通过静电排斥作用抑制碘三负离子的穿梭和自放电现象,显著提高锌负极性能。在电流密度和固定容量下,SR保护锌对称电池可稳定循环9000小时,锌碘全电池表现出16000次的循环寿命。该研究为锌碘电池的实用化提供了一种新的界面工程策略。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报道了一种在锌金属负极表面原位构建仿生自识别层的方法。

通过在水系电解液中添加硫酸软骨素分子,构建了自识别(SR)层。

关键观点2: SR层可以均匀离子流、抑制锌枝晶的形成并减少活性水抑制副反应。

利用硫酸软骨素分子与锌离子的自发配位结合和锌金属的多位点吸附,自识别锌离子并阻隔水分子。

关键观点3: SR层通过静电排斥作用抑制碘三负离子的穿梭和自放电现象。

SR层中丰富的富电子官能团形成强电子云密度来排斥碘三负离子。

关键观点4: SR保护锌对称电池可稳定循环9000小时,锌碘全电池表现出16000次的循环寿命。

通过实际测试验证了SR层的有效性。

关键观点5: 该研究为锌碘电池的实用化提供了一种新的界面工程策略。

受人体补充锌元素机理启发,通过仿生学方法构建SR层,具有实际应用前景。


文章预览

水系锌碘电池具有高理论容量和低成本,是未来储能领域的有力候选者。然而,锌碘电池的应用受到负极侧锌枝晶生长和析氢腐蚀的限制,主要源于锌负极表面不均匀沉积和锌负极与水热力学不稳定所致。另外,锌碘电池中正极碘三负离子的自发穿梭效应导致活性材料损失、容量衰减和库伦效率降低。因此,开发简易且有效的方法在锌负极表面原位构筑保护层来同步解决锌负极和碘正极的问题是非常必要的。 针对上述问题,近日,大连工业大学 孙润仓教授 、 任文锋副教授 团队和大化所 陈忠伟院士 、 窦浩桢副研究员 团队 提出了在锌金属负极原位构筑自识别层的方法 。 受人体补充锌元素的自识别机理启发,通过在水系电解液中添加硫酸软骨素分子的方法构筑仿生自识别(SR)层。利用硫酸软骨素分子与锌离子的自发配位结合和锌金属的多位点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