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再见导师》节目的背景和嘉宾,以及四对师生之间的关系和故事。文章描述了导师和学生在科研过程中的困境和挣扎,以及他们参加节目的原因和期望。文章还提到了科研工作的普世性和自我认同的重要性。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再见导师》节目介绍及背景
《再见导师》节目聚焦师生之间的科研关系,介绍四对师生的故事和经历。这些关系经过长时间的磨砺,考验人性,对应了嘉宾们的科研日常。
关键观点2: 四对师生的科研困境
文章详细描述了四对师生在科研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和挣扎,包括经费紧张、导师指导不足、学生迷茫等问题。这些问题在科研工作中具有普世性,引发了广泛关注。
关键观点3: 学生参加节目的动机
学生参加节目是为了重拾对自己科研生活的话语权,有改变的决心和勇气。他们希望通过节目剖析自己的科研生活,获得自我认同和成长。
关键观点4: 节目的意义和影响
《再见导师》节目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了自我认同和成长的镜子,具有讨论价值。通过分享实验干货、文献解读等活动,为不同领域的专业交流提供了平台。
文章预览
「 这是我没有基金的第三年,我带着师弟师妹四处化缘,过着非人的日子 」。 「导师?根本连根头发都看不到,如果你的导师是校长你就懂了!」 「这个学生花了我整 20 万经费买转基因鼠,没买对照组」 「我想了 8 个课题 idea,可那老东西油盐不进」…… 据说, 《再见导师》节目要上线了, 本期我们就来介绍《再见导师》的 4 对师生嘉宾,他们的科研关系都在 2 年以上。 两年科研通常被称为「磨砺期」。但磨砺也有另一个特点,它非常考验人性,所以很容易变形。某种程度上,这也对应了 4 对嘉宾在经年累月下已经异化的科研日常。 1 跑路导师 & 化缘博士 导师:李守节 年龄:49 岁 背景:因经费紧张而闻名的实验室负责人,常因项目资金不足,且做什么都没 P 值,申不到基金而苦恼。 博士生:张勤俭 年龄:28 岁 背景: 以机智和能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