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讲述了关于年轻人手指变形的故事,通过讲述晓风、乔飞尔等人的经历,反映了学生们对手指变形的忽视和对此现象的反思。文章还提到了家长和教育体系对此的态度和影响,以及孩子们因此受到的心理压力。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手指变形的现象普遍存在,学生们对此大多持漠然态度。
文章中提到,学生们的手指上普遍存在鼓包和变形的情况,但大多数人对此并不在意,甚至将其视为努力学习的象征。这种态度反映了学生们对手指变形问题的忽视。
关键观点2: 家长和教育体系对手指变形的态度影响孩子的认知。
家长和教育体系对孩子的手指变形问题往往持忽视或否定的态度,这影响了孩子对自己的认知和自我评价。孩子们可能因为手指变形而感到自卑或压力。
关键观点3: 乔飞尔的展览引发了对教育问题的反思。
乔飞尔通过拍摄和展示手指变形的照片,引发了对教育问题的反思。展览揭示了学生们在高压教育环境下的生活状态,以及对手指变形问题的忽视。这种忽视背后反映了教育体系的问题,如优绩主义、标准化等。
关键观点4: 孩子们需要被理解和接纳。
文章最后强调,孩子们需要被理解和接纳。他们面临的各种压力和挑战需要得到家长和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只有理解和接纳,才能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文章预览
文 | 吕煦宬 编辑 | 毛翊君 作茧自缚的“茧” 微距镜头下,中指第一指节上的鼓包惹眼。没有涂护手霜的习惯,上面有因干燥产生的裂纹。握笔处的骨头凹陷,泛着很深的褐色。“别拍了,好丑。”这是晓风第一次认真观察自己的中指。 旁边的同学手指变形得更明显——中指第一个指节的骨头向食指偏移,手指合不拢,有空隙。她告诉晓风,打算高考后去做手术矫正。为了保护,她买过缠绕在手指上的绷带,但影响答题速度,放弃了。 乔飞尔说,晓风是拍摄对象里为数不多对这个项目有兴趣的。大部分人听到邀请的反应都是:拍这个干啥?她专门做了海报,写着显眼的标题“Why is that?”,想招募全年级同学一起探讨身体和社会的关系。海报发到网上,只有人点赞,没人来。 ● 拍摄现场。讲述者供图 高三的教室氛围让乔飞尔感到压抑,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