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讨论了研究生面试中导师询问学生家境的背后原因。文章提到,除了单纯的好奇心,导师询问家境可能是为了更好地体谅学生,为不同背景的学生提供定向帮扶,或是把家庭背景当作评判学生是否适合深造的重要指标。但也有可能存在心怀不轨的导师。文章同时指出,虽然导师询问家境涉及人力资源管理学问,但也需要警惕信息被不正当利用。最后提到导师应一视同仁地帮助和指导所有学生。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导师询问学生家境的多重原因
除了单纯的好奇心,导师可能为了更好地体谅学生、为不同背景的学生提供定向帮扶、或是把家庭背景当作评判学生是否适合深造的重要指标。
关键观点2: 导师询问家境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
导师询问家境涉及人力资源管理的学问,需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做出不同的指导和规划。
关键观点3: 需要警惕信息被不正当利用
学生需要保守回应导师关于家境的询问,提高警惕,以防信息被心怀不轨的导师不正当利用。
关键观点4: 导师应一视同仁地帮助和指导所有学生
真正想帮助学生的导师,应该一视同仁地对所有人给予帮助和指导,然后在与家境困难的学生的接触中发现他的窘境,对其加以引导和帮助。
文章预览
已经在科研圈摸爬滚打了不知多少个日月的你,还记得自己研究生面试的那一天吗? 脑子里一遍又一遍地过着准备好的自我介绍和专业知识,沁着汗的手心攥到发白,狂乱的心跳像鼓点一样,伴奏着闪烁不定的眼神和无处安放的双脚; 终于,面试结束了,原本绷得死死的那根弦「啵」的一声化作了在空中消散的彩色泡泡。你发挥得很好,自我介绍落落大方,英文表达流利自然,专家组的专业知识题正好撞在了你的擅长领域上。 但有一个问题,有那么一个完全「无关紧要」的问题,也曾使你闪过一瞬的迟疑和诧异。虽然彼时沉浸在喜悦中的你,可能根本未曾把它放在心上 —— 「你家里是做什么的? 」 因材施教 知乎上有这么一个「历久弥新」的问题,从 2015 年被原题主提问至今,仍有源源不断的新回答: 「为什么有的研究生导师喜欢问学生家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