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报道了关于微塑料污染、母乳喂养、喝茶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假手技术、古代丝绸之路沿线的玻璃生产转型以及豆类饮食对糖尿病前期患者的影响等六个科技医学相关的研究。这些研究从不同角度展示了最新的科技医学进展。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微塑料污染与大脑功能异常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发现,微塑料可以被宿主细胞吞噬,导致大脑皮层毛细血管阻塞,影响组织功能。相关研究发表在《科学·进展》杂志。
关键观点2: 母乳喂养与后代食管癌风险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研究发现,母乳喂养能降低后代食管癌的发病和死亡风险,且能降低后代吸烟的影响。该研究强调了母乳喂养和戒烟的重要性,相关论文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
关键观点3: 喝茶与糖尿病死亡风险
东南大学的流行病学研究指出,饮茶可以降低糖尿病患者的死亡风险,特别是降低心血管病死亡风险。每天冲泡饮用4克茶可作为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干预措施。
关键观点4: 高度灵活的假手技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开发了一种具有19个自由度的灵巧仿生轻质假手,重量轻盈,支持多种抓握模式,扩大了截肢者的日常活动范围。
关键观点5: 古代丝绸之路沿线的玻璃生产转型
法国奥尔良大学的研究团队通过玻璃元素分析,重建了9世纪玻璃工业的转型,指出全球化玻璃贸易的旧模式瓦解,取而代之的是更灵活、更多样化和本土化的生产模式。
关键观点6: 豆类饮食对糖尿病前期患者的影响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研究显示,富含豆类的健康饮食模式可以改善糖尿病前期患者的代谢健康,包括降低LDL胆固醇、总胆固醇和HbA1c水平。
文章预览
2.1 知识分子 The Intellectual 跟踪前沿进展,掌握最新动态 一手掌握一周重大科技新闻 撰文 | 姚湧 小学森 庐州月 责编 | 既来知 ● ● ● 1 微塑料如何堵塞大脑血管? 图片来源: pixabay.com 塑料制品可以说无处不在,人类健康正受到环境中微塑料污染的威胁。有研究表明,人体的血液和多种组织中均可检测到微塑料的存在,纳米塑料也可以突破血脑屏障,导致神经毒性作用。但微塑料是如何引发大脑功能异常的呢?近日,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Beidou Xi团队运用高深度成像技术对动物大脑中的微塑料进行了轨迹跟踪,真实看到了微塑料的种种“劣迹”。该团队发现,血液中游走的微塑料可以被宿主细胞吞噬,这些“吃撑了”的细胞能将大脑皮层的毛细血管阻塞,形成微血栓,导致小鼠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