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通过对新疆小河墓地出土的古老奶酪样本进行研究,我国科研团队实现了国际首个古代奶制品遗存宏基因组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在《细胞》杂志在线发表。研究揭示了古代发酵奶制品的制作技术、传播路线以及开菲尔乳酸菌的适应性演化特点,为我们理解古人群与共生微生物的协同演化历史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科研团队对新疆小河墓地出土的古老奶酪样本进行了系统性古微生物基因组研究。
这是通过对迄今最早的奶酪制品进行研究,探索了人类历史上对发酵微生物的应用和技术交流历史,以及发酵微生物本身的演化过程。
关键观点2: 研究确认了开菲尔酸奶的制作方法,并揭示了其中的乳酸菌含量较低,经过科研团队的努力,成功捕获了高比例的乳酸菌。
科研团队通过自主设计的乳酸菌全基因组位点探针,成功提取出高质量的开菲尔乳酸菌基因组,证实了该奶酪制品由开菲尔乳酸菌发酵生产。
关键观点3: 研究发现了开菲尔乳酸菌独立的东亚内陆传播路线,并揭示了古人群与共生微生物的协同演化历史。
该研究通过探究数千年来开菲尔乳酸菌的适应性演化特点,展示了古人群与该共生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共同演化。
文章预览
古人是怎样发酵奶制品的? 通过对迄今最早的奶酪制品—— 新疆小河墓地出土的“奶酪”样本进行研究 我国科研团队实现了 国际首个古代奶制品遗存宏基因组研究 近日 相关研究成果在《细胞》杂志在线发表 新疆小河墓地出土、编号为M25的青铜时代奶酪样本(图片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 杨益民) 食品发酵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利用微生物进行生产实践的行为,发酵奶制品可能是最早出现的发酵食品。不过,尽管人类食用发酵奶制品的历史悠久,但目前关于人类历史上对发酵微生物的应用和技术交流历史,以及发酵微生物本身的演化过程,特别是发酵微生物在长时间驯化条件下功能性基因的演变知之甚少。 围绕古代发酵奶制品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研究员付巧妹团队 联合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杨益民 以及新疆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