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围绕微信“状态”功能展开,从它的起源、发展历程、数据表现、存在的问题以及功能价值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探讨。作者分析了用户为何使用或不使用该功能的原因,并深入探讨了该功能是否值得存在的价值。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微信“状态”功能的起源和存在意义
微信“状态”是一个实验性功能,源于微信的“视频动态”,旨在为用户提供一种轻量级的分享方式,减小社交压力,强调真实性。
关键观点2: 微信“状态”功能的数据表现
虽然“状态”功能的数据并未公开,但作者通过个人观察和估算,给出了该功能的使用人数占比和渗透率,并分析了其一般表现。
关键观点3: 为何“状态”功能的数据表现一般
作者分析了“状态”功能体验增量有限、用户反馈降低等问题,以及更深层次的原因可能是微信作为强关系产品无法满足所有社交需求。
关键观点4: 微信“状态”功能的价值和前景
作者认为,“状态”功能展示了微信对社交的深入理解和探索,虽然可能不是所有用户都需要的直接解法,但对于某些用户场景是有价值的。同时,这也是产品经理张小龙个人对社交产品的理解和尝试。
文章预览
“反朋友圈”? 你说的是什么? 今天要聊的是一个存在感并不太强的微信功能——微信“状态”。 微信“状态”?有这个东西吗? 我在朋友圈调研的时候,不少人的第一反应都表示没用过。 你看我就说它没什么存在感吧! 事实上,微信状态是微信创始人Allen Zhang非常看重的一个实验性功能,它最早脱胎于微信的“视频动态”,在2021年的微信8.0迭代到现在的“状态”。 在这个功能上线三年之后的今天,卫夕和大家一起来全面盘一盘这个功能的缘起、迭代、成败以及背后的逻辑—— 一、龙哥的一次“反朋友圈”实验 “大部分产品都在欺骗用户,你做各种滤镜, 你说‘记录美好生活’,但生活其实不总是美好的。” 很多人当时可能仅仅认为龙哥2018年在腾讯年会上的吐槽只是一句对竞争对手的Diss。 但其实并不完全是,龙哥的确对“真实”在社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