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介绍了凝血途径和凝血因子的基础知识,包括一期止血和二期止血的过程,以及外源性和内源性凝血途径的交汇点。文章还解释了实验室检查原理,包括凝血功能检测中的PT和APTT试验的细节。最后,文章强调了熟记凝血相关基础理论对于临床检验的重要性。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一期止血与二期止血
一期止血主要由血管和血小板参与,防止血液流出;二期止血则涉及外源部队和内源大部队的协同作用,制造纤维蛋白聚合体进行止血。
关键观点2: 凝血途径和因子
文章介绍了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径,以及它们之间的交汇点。其中涉及多个凝血因子,如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Ⅹ因子等,它们在止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观点3: 实验室检查原理
文章详细解释了查凝血功能时的蓝管检测原理,包括抗凝剂枸橼酸钠的作用机制,以及血浆检测中磷脂和Ⅲ、Ⅳ因子的作用。
关键观点4: 重要的诊断思路
当患者出现出血症状或检查结果存在矛盾时,需要考虑特定的凝血因子是否缺乏,如XIII因子或Ⅻ因子。
关键观点5: 临床检验的重要性
文章强调了熟记凝血相关基础理论对于临床检验的重要性,以及对于初学者的建议,不要从大量的概念开始学起,而是要慢慢丰富知识体系。
文章预览
众所周知,一期止血是由血管和血小板参与的,二期止血则是由凝血系统主导的,说到二期止血,就不得不提外源性凝血途径和内源性凝血途径,而说到这两种途径,我们就绕不开让人头大的凝血因子,那么今天我们就深入浅出的聊一聊凝血途径和它的那些个因子。 0 1 基础理论 我们的血管是由血管内皮包裹的,一旦内皮细胞损伤,血液就像洪水冲破堤坝一样流出来,这时为了防止血液流出,血小板就会跑到损伤部位阻止血液流出,这就是 一期止血 。 虽然聚集的血小板有一定的聚集能力,但是就像往破损的墙壁上垒砖头,没有水泥这种「粘合剂」的帮助,很快就会被冲散,这时就需要机体快速启动二期止血,其目的就是为了制造这种「粘合剂」,它就像一张「大网」紧紧包裹住血小板。这张「大网」的成分是纤维蛋白聚合体,它是由血管内的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