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预览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进行 ALK-TKI 临床决策时,患者和医生会考虑哪些因素? 2007 年 ,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 ALK )基因重排首次被确定为非小细胞肺癌 ( NSCLC )的致癌驱动基因;约 5% NSCLC 患者中发现了 ALK 基因阳性,常见于年轻、无吸烟史、女性腺癌患者,截至目前为止,已发现的 ALK 基因 融合方式有 90 多种, 其中以 V1 ( EML4 的 13 个外显子断裂 ) 和 V3 变体 ( EML4 的 6 个外显子断裂 )最为常见 [ 1 , 2] 。 自 2 011 年首个 ALK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 ALK-TKI )克唑替尼获批上市以来,十余年间, ALK 阳性 NSCLC 的治疗已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目前, ALK 阳性 NSCLC 已有一 / 二 / 三代 ALK-TKI 获批上市(克唑替尼、塞瑞替尼、阿来替尼、恩沙替尼、布格替尼、洛拉替尼、伊鲁阿克和依奉阿克),相关临床研究广泛开展 [ 1] 。 其中, 国际、多中心、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