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探讨了大众汽车集团面临的竞争力下降、盈利恶化、销量下滑等问题,通过裁员降薪来应对困境并恢复竞争力。文章指出大众集团选择从德国本土开始实施降本增效的措施,但这一决策引起了工人与管理层之间的冲突和罢工。同时,大众集团在欧洲和中国的业绩都受到挑战,尤其在电动汽车领域的销量增长不及总体表现。为应对这些问题和推动电动汽车转型,大众集团正积极寻求与中国企业的合作并成立合资公司。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大众汽车集团面临竞争力下降和盈利恶化的问题。
集团选择裁员降薪来降低劳动力成本,以确保在长期内可持续发展,并应对来自中国新能源势力的竞争压力。
关键观点2: 大众集团与工会之间的冲突导致罢工,双方就减薪、关闭工厂和裁员等问题尚未达成协议。
冲突主要围绕裁员、降薪及工厂关闭计划,引发了行业广泛关注。
关键观点3: 欧洲汽车行业面临困境,主要车企的净利润同比下跌幅度都在两位数。
大众集团也在欧洲面临销量下滑的挑战,主要原因是消费者购买意愿减弱和产能过剩。
关键观点4: 在中国市场,大众汽车销量下滑严重。
尽管纯电动汽车销量实现同比增长,但销量压力已传导至企业内部,引发新一轮裁员。
关键观点5: 为应对挑战和推动电动化转型,大众集团正积极寻求与中国企业的合作。
包括成立合资公司、与小鹏汽车签订合作协议等举措,以推动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和开发。
文章预览
如果再不采取全面措施恢复竞争力,大众可能将无法承担未来必要的投资。裁员降薪的目标是降低劳动力成本,确保其业务在较长时期内可持续发展,也能更好应对来自中国新能源势力的竞争压力。 大众汽车集团 第四轮集体谈判无果而终。 01 大众集团10万员工大罢工 当地时间12月9日,德国大众汽车集团(VOW.DF,全文简称“大众集团”)员工开始举行新一轮警告性罢工。 作为欧洲最大的汽车制造商,大众集团有意关停德国本土工厂、全员降薪并开展裁员,以便降本增效。其中,在德国大众 集团 的10家工厂中,有9家的生产线计划停工四个小时。 此次罢工恰逢大众集团与劳工代表就削减工资和可能关闭工厂等问题举行第四轮集体谈判,此次罢工是此轮谈判中的第二次罢工。目前双方在涉及减薪、关闭工厂和裁员等问题上尚没有达成协议,谈判将在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