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介绍了利用细菌作为载体,通过遗传指令编程释放肿瘤新抗原,增强和引导抗肿瘤免疫反应的研究。该研究将细菌改造成个性化癌症疫苗,激活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反应,抑制肿瘤生长,并延长生存期。此外,研究还利用细菌的自然肿瘤靶向特性,开发了一种基于细菌的精准癌症疫苗,有望攻击原发肿瘤和转移灶,预防肿瘤复发。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细菌成为增强和引导抗肿瘤免疫反应的载体。
细菌因其固有的外来性和免疫刺激特性,支持机体的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激活。通过合成工程技术,细菌被安全地用于免疫调节剂的递送。
关键观点2: 肿瘤新抗原成为理想的免疫治疗载荷。
肿瘤新抗原只存在于肿瘤组织中,不会引起自身免疫反应的风险,被排除在中枢免疫耐受机制之外。多种肿瘤新抗原疫苗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有希望的免疫学反应和生存益处。
关键观点3: 利用遗传指令对细菌进行编程释放肿瘤新抗原。
研究团队设计了一种经过工程化改造的益生菌大肠杆菌菌株Nissle 1917(EcN),作为一种抗肿瘤疫苗平台,旨在提高含有新抗原肽的多肽阵列的生产和递送效率,增强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关键观点4: 细菌癌症疫苗具有个性化特点。
这种基于细菌的癌症疫苗可以个性化地攻击原发肿瘤和转移灶,预防肿瘤复发。制造这种疫苗的第一步是对癌症进行测序,识别其特有的肿瘤新抗原,然后对细菌进行工程化改造,产生已鉴定的肿瘤新抗原和其他免疫调节因子。
关键观点5: 细菌癌症疫苗具有独特优势。
这种细菌癌症疫苗能够对抗癌细胞的快速变异和免疫逃逸,同时重塑肿瘤微环境,与其他癌症免疫疗法如CAR-T细胞疗法协同作用。研究团队通过细菌工程构建了一个控制和消除晚期实体瘤的细菌癌症疫苗平台。
文章预览
来源 | 生物世界 撰文丨王聪 细菌 因其固有的外来性和免疫刺激特性而能支持机体的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激活。 这些特性加上易于通过合成工程技术将细菌安全地用于免疫调节剂的递送,这使得细菌成为 增强和引导抗肿瘤免疫反应的理想载体。 肿瘤新抗原 (Tumour Neoantigen) 是理想的免疫治疗载荷,这些抗原只存在于肿瘤组织中,而在其他组织中不存在,不会引发自身免疫反应的风险,理论上被排除在中枢免疫耐受机制之外。 迄今为止,已有多种肿瘤新抗原疫苗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有希望的免疫学反应和生存益处 (尽管这种益处仅限于部分患者) 。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细菌会自然地定位于肿瘤并调节抗肿瘤免疫,因此, 利用遗传指令对细菌进行编程,使其释放高水平的已鉴定的肿瘤新抗原,提供了一个精确指导体内肿瘤新抗原原位靶向的
………………………………